口若悬河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说话像河水倾泻下来一样滔滔不绝。比喻口才好,能说会道。 若:好像。 [出处] 晋·裴启《语林》:“其辞清雅,奕奕有余,吐章陈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宋·赵蕃《淳熙稿·赠耆英见过四首》:“诵诗口若悬河。”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杨沫《青春之歌》:“李绍桐口若悬河,一气说到这里。” ❷ 作主谓短语的补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回:“知县见他说得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附条] ❶ “口如悬河”。唐·韩愈《石鼓歌》。 ❷ “口似悬河”。 《三国演义》四五回。 [同义] 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 [反义] 沉默寡言 缄口不言 笨口拙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