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丰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丰年 丰年短篇小说集。李辉英著。1935年1月上海中华书局初版。收《丰年》、《修鞋匠》等短篇小说3篇。 ☚ 妻的艺术 香艳笔记菁华 ☛ 丰年 丰年短篇小说集。山丁著。1944年6月北京新民印书馆初版。收《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在土尔池哈小镇上》等短篇小说9篇。 ☚ 洞房花烛夜 白马的骑者 ☛ 丰年 丰年《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云:“《丰年》,秋冬报也。”《鲁诗》同。这是秋天丰收以后祭祀的乐歌。关于祭祀的对象,历来歧说纷纭。一说以为秋冬报祭,从祖妣以至上帝百神,皆歌此诗,较合诗旨。全诗一章,七句。从“万亿及秭”的描述,反映了周初国有的大规模耕作,具史料价值。所写场面宏大,意气亦颇高昂。 ☚ 振鹭 有瞽 ☛ 丰年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 这首诗也出自《诗经》之《周颂·臣工之什》,属第二首。《毛诗》注明全诗一章七句,不分段。此诗的文字比《噫嘻》等诗明白畅晓,不必详释也可读通。在这里,着重讲一下这样几个问题。 一、诗旨是什么?属于什么体裁的诗歌? 一般都认为它是一首祭祀歌,但说具体一点就产生了分岐—— “秋收后报祭鬼神所用的乐歌”。这是一说,又有认为是“周王烝祭宗庙时所唱的乐歌。”(高亨《诗经今注》)江本《诗经译注》中却说它是“秋天冬天祭祀土谷神道的诗。”还有一说:丰收之后既祭谷神也祀祖先的乐歌。我认为,这是一首祭祀诗,应该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到底祭谷神,还是祀宗庙,应当说两者兼而有之。因为:①在周人来说,这两者完全可以合而为一。这是由于,五谷农神者,正是周人的始祖也,可以完全统一起来;②在汉代就已点明此诗为“秋冬报祭之歌”(见《诗序》)。以现代眼光观察此诗,究竟派什么用场,已是不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诗中到底反映了些什么? 二、诗歌内容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当时社会生产已经相当发达 诗中描述的农作物已多样化了,既有旱地的“黍”,又有湿土的“稌”;社会粮食丰赡,吃食之后还有很多的贮备:境内布遍贮粮成万上亿的高廪大仓。 第二,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已有粮食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诗歌写出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加工业也发展起来了:收获了粮食,就“为酒为醴”,既有家酿的甜酒,也有蒸馏的白酒。祭祀场面不小,除各种礼酒之外,可能尚有其他祭品,“百礼”齐备,举行着秋后的丰年之“大饗礼”,猜想三牲福礼的花样一定不少。 第三,使人看到西周社会习俗 在收获之后,用“新米饭”、“新米酒”来拜天祭祖,原是由周人始祖后稷肇始创立的,一直至“成康盛世”,此习俗是越来越发达了。其实,这也不限于祭天祀祖,也是耕者“尝新”庆丰年之佳节。这流俗,经过数千年,当今我国各地仍在续行不衰。 三、几个尚须诠释的疑词难字 这首《丰年》,古人虽说“一章,不分段”,但七句诗,却段落分明;前三句,描写庄稼“无所不熟,特大丰年”;后四句,记述酿酒备礼,行“秋饗”大典。 为了更好地理解其诗意、诗情,有几个疑词难字尚须诠释—— 黍与稌(tú途):两者均为粮名,前者为种于旱地之粮,即粟、小米一类;后者,乃种于湿田之粮,即稻子;一说,专指糯谷。 亿、秭、万:三个都是数量单位,但在这里并非确数,极言其多而已。现代辞书引古之《五经算术》曰:“黄帝为法,数有十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是也;及其用也,乃有上中下三等。下数,十十变之;中数,万万变之;上数,数穷则变“。据此,自“亿”至“秭”均系“小数”,十进变之,即: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对于“亿”之诠释,古人素有两说,《郑笺》:十万曰亿,而,《毛传》却说,万万曰亿,向无定则。 烝与畀:烝,献也,即献进去;畀,予,与,即送上去。 孔与皆:孔,甚也;皆,遍也,或嘉也。清人马瑞辰认为:孔皆,犹今言很好,此亦可通。 百礼:有三说,一为百样祭物;一为百种礼节;一为祭祀百神之礼。我认为,应指各种礼数为宜。 四、语译全诗:—— 今岁年成好,小米大米都丰收; 千石万石粮食,贮满高仓大库。 蒸白酒,酿甜酒, 取来奉祀谷神先妣与先祖; 各种礼数齐备, 希望多多降福和保佑! 《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一) 丰年小米多、大米多, 亦有高廪,(二) 高大的粮仓一座座, 万亿及秭。(三) 万呀、亿呀、亿亿数也数不完: 为酒为醴,(四) 做清酒、做甜酒, 烝畀祖妣。(五) 献给祖宗来享受。 以洽百礼,(六) 百样礼品都齐全, 降福孔皆。神呀降的福泽真普遍。 注 释 (一)毛亨:“稌,稻也。” (二)朱熹:“亦,助语辞。” 严粲:“《释文》曰:‘廪,仓也。’” (三)毛亨:“数万至万曰亿,数亿至亿曰秭。” (四)严粲:“曹氏曰:酒正辨三酒之物,惟清酒以供祭祀。郑氏以谓中山冬酿接夏而成者。又辨五齐之物,惟醴酒最浊,郑谓成而汁滓相将,如今之甜酒也。” (五)郑玄:“烝,进也。畀,予也。” 严粲:“《诗记》曰:周以后稷为祖,以姜嫄为妣,然祭祀则无所不在也,故总以祖妣言之。” (六)朱熹:“洽,备。皆,遍也。……言其收入之多,至于可以供祭祀,备百礼,而神降之福将甚遍也。” 注 音 稌tu途 廪lin懔 秭zi子 醴li礼 畀bi陛 丰年
【注释】①黍:小米。稌(tú):稻谷。②廪:粮仓。③秭(zǐ):亿亿曰秭。④醴:甜酒。⑤烝:献。畀(bì):给予。祖妣:历代男女祖先。⑥洽:合。⑦孔:甚,很。皆:普遍。 【鉴赏】这是周天子丰收后祭祖祀神之诗。 全诗一章七句。前三句写丰收景象。《左传·僖公十九年》记载说:“周饥,克殷而年丰。”可知西周初年,的确连年遇上了好年景。诗以“丰年”发端,这不仅契合史实,同时也抒发了丰收之后的狂喜之情。“多黍多稌”句中的二个“多”字,不正是“丰年”的真实写照吗?诗仅言其“多”,似乎还不足以描绘出丰年之景象,于是接着又以夸张的笔墨,极力形容“黍”“稌”之多。盛粮之“廪”可以说是高大无比。这“高廪”绝非只有一座,定是座座并耸,鳞次栉比。不然,那“万亿及秭”的“黍”“稌”岂能盛装得下。语虽含夸张,但也符合西周初年屡获丰收的实情。不用说,这大量的粮食当然归周天子所据有。后四句写祭祖祀神。农业丰收了,周天子自然不会忘记祖宗与百神。于是用新谷酿成清酒,酿成甜酒,用来祭祖宗,祀百神。“烝畀祖妣”是就祭祖而言。此句是说将“酒醴”奉献给世代祖妣享用。祭祖妣,不外乎是为了追养继孝,以报答先祖的生养之恩。“以洽百礼”是就祀百神而言。此句是说举行各种祭礼合祭天地百神。祀百神,不外乎是为追念神助,以报答百神赐予丰年之功。末句“降福孔皆”点明了祭祀缘由,即报功今年,且祈福来岁。秋祭主要是酬报神助,而祭祖之意不重,只不过是配以祀百神而已。 丰年丰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①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②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③ 【注释】 ①稌 (tu途):稻谷。亦:朱熹《诗集传》:“亦,语助辞。”廪(lin凛):粮仓。秭(zi子):《毛传》:“数亿至亿曰秭。”极言其多。②醴: 甜酒。 烝: 进献。 畀 (bi必): 给予。 祖妣 (bi比): 严粲 《诗缉》:“《诗记》曰:周以后稷为祖,以姜嫄为妣,然祭祀则无所不在也,故总以祖妣言之。” ③洽、皆:朱熹《诗集传》:“洽,备。皆,遍也。……言其收入之多, 至于可以供祭祀, 备百礼, 而神降之福将甚遍也。” 【译文】 丰年收获黍稻多,堆满粮仓一座座,亿万计数不为错。清酒甜酒精心做,敬献诸神宗祖酌;牺牲玉帛摆酒桌,恩泽普降无灾祸。 【集评】 明·朱善:“收入之多,而祭礼之无不备,祭礼之备,而福禄之无不遍,此方社之赐也,而亦曰祖先农之力也。秋而报焉,则方社之谓也。冬而报焉,则蜡祭百神之谓也。以其同谓之报祭,故同歌是诗也。”(《诗解颐》卷四) 明·蒋悌生:“此诗为秋冬报赛田事之乐,然玩其辞意,观其气象,可以见先王所重民食,教民务本。田事既备,民食既足,由是报本追远,亲贤乐利,民德归厚,天下不劳而治可见矣。”(《五经蠡测》卷五) 明·孙鑛:“黍宜高燥而寒,稌宜下湿而暑,黍稌皆熟,则百谷无不熟矣。此秋冬报赛田事之乐歌,盖祀田祖先农方社之属也。言其收入之多,至于可以供祭祀,备百礼而神降之福,将甚遍也。”(《孔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卷四) 清·王鸿绪:“详观此诗,言黍稌之多,仓廪之富,而得为此酒醴,以飨祖考洽群神。祀事无缺,而百礼咸备,皆上帝之赐,故曰‘降福孔皆也’。考祀典,秋冬大报,上自天地,以至方蜡,靡祀不举,祀则有乐。是诗概为报祭之乐章,故《序》不明斥所祭何神也。朱子从《序》说为报,大旨相符,特未举其全耳。至《笺》以秋冬为烝尝,盖据祖妣以为说,孔颖达曲达其义矣,理亦可通也。”(《诗经传说汇纂》卷二十) 近·吴闿生:“《序》:‘秋冬报也。’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此报祭之乐歌。王介甫云:职方氏谓雍冀之地高燥,其谷宜黍。荆扬之地下湿,其谷宜稌。今黍稌皆熟,所以为丰年。”(《诗义会通》卷四) 【总案】 古代,人们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每年春初,周天子就率领百官举行籍田典礼祭祀社稷,祈祷丰年,谓之“春祈”。秋收以后,周天子又亲自率领百官祭祀宗祖神明,答谢神灵祖先赐福,谓之“秋报”。《诗序》说:“《丰年》,秋冬报也。”此诗就是秋收以后祭祀神灵祖先时所唱的乐歌。诗中描绘了丰年黍多稌多的丰收景象和用百礼祭祀祖妣情景,祈望宗祖神灵普降洪福。此诗全无比兴,仅用洗练的语言,概括了丰收之年祭祀活动的丰富内容。诗风典雅古朴,是《周颂》中较好的作品。 丰年这是周王祭祀宇庙时所唱乐歌。 周代各种典礼都很多,而其中祀祖的典礼最为重要。因为周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行宗法制度,强调血缘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倡亲近自己的亲属,而祖先是首先应该尊重、敬爱的人。(参见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从诗经中所见的西周封建社会》) 经过一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取得了农业生产的好收成,丰收之年,五谷杂粮 (黍,小米; 稌,稻。) 堆成了堆,垛成了垛,高大的米仓(廪, 米仓) 林立, 收获来的粮食真不知有多少。 把这些粮食做成甘甜的美酒 (醴,甜酒),献给我们敬爱的祖先 (烝,进献; 畀给予; 祖妣: 男祖先和女祖先)。我们还要拿牲畜和玉帛祭祀您们,请您们降福于我们,保佑明年的丰收。 这首诗大体上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三句主要谈当年的生产情况,以“丰年”为核心,先从面上泛泛地写这一年是个丰收年,然后介绍了一下具体情况: 高大的米仓如林,粮食产量极高; 后四句着重写祭祀的情况; 农业丰收带来了祭祀礼品的丰盛和祭祀礼节的齐备,祭祀者希望祖先也和他们一起分享农业丰收的快乐,祈求祖先继续施以恩泽。 《臣工》、《噫嘻》等诗是用于春天始耕典礼、祭祀的; 《丰年》是用于秋冬之际丰收之后祭祀活动的。前者主要是祈祷劝诫,后者主要是汇报成果,两类诗篇各有功用,前后照应,相对为义。 丰年 丰年[原文] ☚ 振鹭 有瞽 ☛ 丰年 丰年丰收年景。《周颂·丰年》一章。“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韩诗》: “陈谷曰秭也。”毛《传》:“丰,大;稌,稻也。 廪, 所以藏盛之穗也。数万至万曰亿,数亿至亿曰秭。” 郑《笺》:“丰年,大有年也;亦,大也。‘万亿及秭’,以言谷数多。”黍,谷类;稌,tú,稻类;廪,lǐn,米仓。朱熹《集传》: “黍宜高燥而寒,稌宜下湿而暑,黍稌皆熟,则百谷无不熟矣。”《周颂·桓》一章:“绥万邦,娄丰年。”郑《笺》:“绥,安也;娄,亟也。诛无道,安天下,则亟有丰熟之年,阴阳和也。” ☚ 丰 丰草 ☛ 丰年比喻匡时济世之才。宋苏轼《上韩持国》诗: “吾侪小人但饱饭,不有君子何能国。西湖醉卧春水船,如何为人作丰年。” 丰年fēngnián收成好的年份 丰年;峰年◉ 丰年fēnɡnián 农作物丰收的年头儿(与“歉年”相对)。〈例〉~在望/ 庆~/ 瑞雪兆~/ 有些农民在~仍节衣缩食,有备无患,但也有农民由于歉收而陷入绝境。〈反〉歉年。 丰年fēng nián名词。农作物丰收的好年头,用于褒义。 丰年(反)歉年 歉岁 丰年fēng nián收成好的年分:~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四·81) 丰年fēnɡnián农作物丰收的年头。 丰年fēng niánуро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