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立货币政策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立货币政策说

中立货币政策说

亦称“中性货币政策说”。是一种主张使货币保持严格中立,不对经济产生任何影响,以实现经济均衡的政策学说。该学说起源于瑞典学派创始人维克塞尔提出的“中立货币”概念,其含义是指在真实分析或静态分析中,必须除去货币的扰乱作用,货币只是作为表现价值的计量单位。但是,将货币中立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加以着重强调的则是奥国经济学家哈耶克。他在其1931年出版的《物价与生产》一书中,系统地阐释了这一思想。中立货币政策学说问世后,曾赢得了英国经济学家罗伯逊和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斯的赞誉和支持。
中立货币政策说认为,现代经济的困扰主要来自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货币供给的每一次改变,都“将货币细菌深深地植入了经济机体之中”,从而破坏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使经济陷入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泥潭。相反,如果货币数量保持不变,商品相对价格(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同消费品价格的相对关系)就可能稳定不变,经济就会完全处于零通货膨胀或零通货紧缩的理想状态中。此时货币对总产出、总购买、总销售以及商品和劳务价格均不产生干扰,起着严格的中立作用。中立货币政策说还认为,如果产出的增加是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即使不改变货币工资额,劳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也会随物价的降低而上升。既然如此,那么,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使“有效”货币量(M·V)保持稳定的办法,来实现经济景气的稳定。
中立货币政策存在以下缺陷:
❶它是建立在那种认为货币供给可直接或部分地引起价格水平变化的传统货币数量论之基础上的。然而实际上,即使在货币保持中立时,价格水平也会因交易量的改变或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❷中立货币政策只适合于静态社会,它不适合于人口、技术等因素不断变化的动态社会。在动态经济社会中,如果货币供应量恒定不变,就会产生可怕的通货紧缩后果。实践证明,为提高一国的就业水平,货币供给量的逐步增长可能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条件。而一旦达到了充分就业,工资、利润和支出的变化都可能破坏经济均衡,并使经济发生变动,而此时稳定的货币供给就不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活动水平。因此,尽管中立货币政策的目标在于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但它实际上将导致有碍于经济发展的紧缩倾向。
❸中立货币政策说认为,由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价格下降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在不改变工资总量的前提下,使劳工的实际工资收入得到提高,从而使社会发展的果实为全社会所分享。然而这种看法只有在价格下调,以适应由不断竞争所引起的生产成本降低之时方为正确。可是在现实世界里,由于许多障碍和摩擦的存在,特别是现代卡特尔、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组织的发展,使得价格并不能迅速地调整到与生产成本相吻合的水平上。换言之,即使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也可能不会下降。因此,正如汉森指出的那样:中央银行不可能降低技术进步、单位生产成本已经下降的个别商品的单价,尽管银行体系能通过使货币保持中立的办法,去促使价格水平下降,但它并不能确保这种下降一定会发生在那些生产成本降低了的商品身上。如果上述商品的价格仍保持在原有水平上,那么,中立货币政策的效果将是迫使那些成本未发生改变的商品价格趋于下降。
❹中立货币政策缺乏操作性,不能付诸实践。因为货币供给不可能在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永远保持不变。而即使货币供给发生了改变,那种希望通过使货币供给适合于经济变化,以达到货币中立的企图在实际操作上也是十分困难的。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中央银行无法对公众的储蓄与消费行为作出准确的估计;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也没有办法来准确地测算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❺即使货币供给停留在特定的价格水平上,中立货币政策也不能确保价格和产出的稳定。例如,在萧条期间,即使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和产出也会下降。
❻中立货币政策具有自相矛盾的特点。中立货币政策思想的设计是嵌定在以完全竞争为基础的自由经济框架中的。但是,经济的基本变化又要求货币当局时常调整货币供给,以实现货币中立的目标。而货币当局的管制与自由放任思想又是互相抵牾的。
❼中立货币政策过份强调了货币对经济的负作用。然而从实践上看,货币在当代经济社会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❽中立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弱点是,它无法检测商业循环的发生。

☚ 稳定货币政策说   中性货币政策说 ☛
000023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