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心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心粒见中心体。 中心粒centriole细胞核附近两个或多个短圆管状结构。存在于大多数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位于纺锤体极区中心。光镜下呈小颗粒状。电镜下为9个三联微管围成的圆筒状结构,包埋于电子致密物中,长度变化颇大。横切面上,三联管并连成片,按一定角度规则排列成风车状,外径160~230 nm。管间亦有电子致密短线相连。中心粒一端轴心向外辐射细丝,与A管相联,使两端结构不一致,表现出极性。成对中心粒在一端垂直排列。具自我装配能力。功用上作为微管组织中心之一,参与细胞分裂、形成纤毛和鞭毛的基粒,还可能与控制其周围有关物质的聚集及活动有关。(见“三联微管”、“纤毛”) 中心粒在分裂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趋向两极的行为有关。在电镜下,可见其由诸微管组成。微管9组,每组3个围着一个中央腔。 中心粒centriole是中心体的核心部分,在光镜下呈短棒状或点状,在电镜下则呈短的圆筒状结构,长约0.5μm,直径0.15μm左右。由9组微管围成,每组含三条斜向排布的微管。每个中心体中一般有两个中心粒,且两者成直角交叉排列。在细胞分裂中,中心粒可自我复制。中心粒是纺垂丝的组织中心,构成纺垂丝的微管即由中心粒发出。 中心粒 中心粒用特殊染色法,在光镜下能见一对杆状小粒位于胞核附近,称中心粒。中心粒和周围特殊分化的细胞质称中心体。中心粒能自我复制,在即将进行细胞分裂前,复制成两对,每对移向细胞的一极。在核膜消失后,在位于两极的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中心粒是纺锤体的组织中心。在纤毛上皮细胞中,生成许多中心粒,移到细胞游离面的质膜下,成为发生纤毛的基体。 图1 中心粒(大鼠脑垂体后叶,垂体细胞) 1.高尔基体 2.中心体 3.中心粒横断面示三联微管 4.中心粒纵断面 5.卫星体 图2 中心粒立体示意图 1.三联微管(A. B. C) 2.联接A. C的臂 3.轮辐 4.中心轮毂 5.卫星体 中心粒在细胞内独立复制,代代相传。生物化学和细胞化学分析曾报道,分离的中心粒含DNA和RNA,但提纯后中心粒的分析未能证实DNA的存在。纤毛的基体可用吖啶橙显示它的RNA,用核糖核酸酶水解试验可证明中心粒和它周围的卫星体含RNA。将原生动物的基体注入有爪蟾蜍卵中,可诱发产生星体的辐射状微管;经核糖核酸酶处理后,基体则不能诱发星体,但仍保留由末端聚合微管的能力。此实验证明,基体RNA的功能在于诱发形成星体。 中心粒在细胞分裂前增殖一倍。在中心粒的近端首先由周围致密物质聚成一环,直径如中心粒但无微管,是发生中心粒的原基,称初中心粒。初中心粒的游离端渐增长,在均质的致密环内出现三联微管。新生的中心粒与亲代中心粒的长轴互相垂直。这种增殖方式既非分裂,也非模板复制。亲代中心粒似起诱发新中心粒自行由初中心粒组装而成,初中心粒可能在细胞其它部分合成。 ☚ 微管 微丝 ☛ 中心粒 中心粒在光学显微镜下中心粒为靠近细胞中央,位于细胞核一侧的颗粒状结构。中心粒成对地存在,构成所谓双心体。中心粒周围的致密物质,叫做中心球。成对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的中心球统称为中心体。中心粒的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分裂时,成为细胞分裂的内部活动中心。绝大多数细胞均具有中心粒。一般每个细胞只有一对中心粒,但在肿瘤细胞和巨核细胞中数目增多,骨髓的巨核细胞中可多达40多个。 图1 中心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中心粒横断面示意图 中心粒含有DNA和RNA,能够进行自身复制。复制时,与原有的一对中心粒相垂直,形成两个新生的子中心粒。子中心粒开始呈短筒状,然后其远端不断延长并成熟。由此形成的两对中心粒再分别移向分裂细胞的两极。 细胞分裂时,由一对中心粒复制成的两对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之后,在两对中心粒之间形成微管并组成纺锤体。纺锤体的两极分别连于中心粒上。有人认为中心粒与微管的形成有关; 一种可能是由中心粒合成构成微管的蛋白质; 另一种可能是由中心粒将细胞质内已存在的亚单位聚集成微管。 ☚ 过氧化物酶体 包含物 ☛ 中心粒centrio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