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战略
中小企业是指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较小的企业。我国过去一般以企业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原值和产品批量大小等指标作为划分企业规模类型的标准。产品批量大小这一标准被世界各国广为采用,因而,采用这一标准在国际上较有可比性。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转移经营战略方便等特点,并且中小企业在充分利用分散的资源,对于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促使工业部门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所以,即使在现代发达国家如美、日等国家中,中小企业的生命力仍然十分强盛,数量上也急剧增长。
在急剧变化的企业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于现代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小企业也必须有自身相应的战略,即在充分估计现在和将来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未来,制订出自己的生存发展战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 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参数。这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它的范围内,企业可以有灵活的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开创性经济活动,中小企业必须据此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行业和产品方向进行正确的抉择。
(2) 消费的发展变化趋势。它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心理偏好、审美观、价值观等变化发展的分析和预测。
(3) 市场竞争的程度与格局。它包括竞争对手、行业竞争状况、产业组织和结构变化发展的趋势等。
(4) 企业潜在的经营能力。中小企业内部企业能力的评估是制订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企业潜在能力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营销能力、决策能力、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应用能力和公共关系状况等。以上因素的正确的分析预测,是制订战略的重要前提。
中小企业的战略有以下几种:
(1) 产业结构导向战略。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也会产生变迁,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产业结构中的短缺点制订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成为产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而谋求生存与发展。
(2) 依附型战略。是指中小企业依附于某一大企业或某一企业集团,以便在他们的保护下获得本企业长期而稳定的发展的长远规划。依附型的中小企业表现为某一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分厂,但由于其本身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即使原有产品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它仍可及时转换经营方向。
(3) 联合竞争战略。联合竞争战略是指通过与其他中小企业的联合经营活动,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松散型的联合,这种联合是指企业之间有生产协作或专业化分工的联系,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基本上没有联合,所以,这种联合不能结成命运共同体,竞争力也不强。另一类是紧密型联合,这种联合是指企业之间除了有着分工协作的联系外,还有资金、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合作,这种联合竞争力比较强,但联合中的企业各方面仍然实行自负盈亏,经营上也拥有较多的自主权。第三类是中小企业与外部的其它经济实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的联合与合作。
(4) 地区资源导向战略。它是指中小企业依据地区资源状况和资源优势以及不适宜大企业发展的资源状况而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这是利用资源条件保持企业生存发展的一种战略。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采用这种战略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