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诗歌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的诗歌团体。由“左联”领导。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该会以“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介绍和努力于诗歌的大众化”为宗旨。在北平、广州、青岛和日本东京设立分会。1933年3月创办会刊《新诗歌》旬刊,大力提倡新诗的大众化,出刊“歌谣专号”,探索诗歌的民族形式。他们以诗歌为武器,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现实斗争,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反对新月派、现代派、象征派崇尚欧美形式,脱离现实的“纯诗化”倾向,曾得到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的关心和支持。1935年,他们积极倡导“国防诗歌”,出版“国防诗歌丛书”。中国诗歌会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年轻诗人,对于推进中国革命诗歌运动曾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抗日战争前夕,该团体停止了活动。 ☚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奴隶社 ☛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该会是“左联”领导下的新诗歌团体。1933年2月至1934年12月,编辑出版会刊《新诗歌》。该会“以推进新诗歌运动,致力中国民族解放,保障诗歌权利为宗旨”(柳倩、王亚平《中国诗歌会》),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现实 强调“我们不凭吊历史的残骸,因为那已成为过去。我们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穆木天《<新诗歌>发刊诗》)。同时,倡导并致力于诗歌大众化的工作。该刊注重研究新诗歌理论和介绍外国的新诗歌及诗歌理论。在创作方面,提倡并创作了“大众合唱诗,朗诵诗,诗剧以及一般大众诗歌”,努力使“诗歌成为大众的歌调”。提倡并追求诗歌主题和形式的多样性,追求新诗的歌谣化。强调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利用旧的歌谣、时调等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取材亟求普及,讴歌出人类的疾苦”。1934年7月,该会还发动《新诗歌》的读者参加讨论“诗歌怎样才能大众化”、“怎样去发展大众诗歌”以及如何选材、如何表现等问题,推进了诗歌大众化的运动。同年,该会编辑出版“新诗歌丛书”8种。1935年,提出“国防诗歌”口号,创作了许多以救亡为主题的诗,并出版了“国防诗歌丛书”4种。该会十分注意团结各地的进步诗人,曾在广州、河北、湖州、青岛、日本东京等地设有分会,出版与总会同名的刊物。1937年4月,随着中国诗歌作者协会的成立,该会自行解体。 ☚ 旭光文学研究社 新诗歌派 ☛ 中国诗歌会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群众性新诗歌团体。1932年9月由穆木天、蒲风、杨骚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广州、北平(今北京)、青岛、厦门等地设分会。1933年2月刊行机关刊物《新诗歌》。以“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介绍和努力于诗歌的大众化”为宗旨。主张在诗歌创作中“抓住现实”,歌唱“反帝反日”的“民众的高涨情绪”。并提倡诗歌“歌谣化”、“大众化”。1935年提出“国防诗歌”口号,开展国防诗歌运动,出版“国防诗歌丛书”。对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活动在中国的开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停止活动。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在“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在北平、广州、青岛、厦门及日本的东京先后设立分会,发起人为蒲风、穆木天、扬骚、任钧等,曾出版《新诗歌》等刊物。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七月诗派 ☛ 中国诗歌会 438 中国诗歌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下的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蒲风、穆木天、任钧、杨骚等为发起人。该会的成立是不满于当时诗坛“一般人在闹着洋化,一般人又还只是沉醉在风花雪月里”的颓风,认为“把诗歌写得和大众距离十万八千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的时代的。”因而在《缘起》里还强调要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斗争中摄取“诗歌的材料”。稍后,广州、北平、青岛、厦门等地陆续设立了分会。为了提倡诗歌反映“民众的高涨的情绪”,推动诗歌大众化的进程,总会于1933年2月创办了 《新诗歌》 旬刊。后于1935年提出“国防诗歌”的口号,出版了“国防诗歌丛书”,出版了穆木天、杨骚、柳倩等人的诗作。抗战爆发以后,该会成员分散四处,也就自然解散了。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zhongguo shige hui现代诗歌团体,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是受“左联”领导和影响的一个外围组织。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有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等,田间、王亚平、温流、林林、陈残云、艾芜等都是该团体的成员。中国诗歌会还在北平、广州、东京建立分会。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还创办《诗歌季刊》、《中国诗坛》等刊物。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东北作家群 ☛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为 “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于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人共同组织发起。中国诗歌会的宗旨是为了澄清当时诗坛上的盲目 “洋化” 的倾向,发扬中国传统诗歌的优良传统,推进和发展中国革命的诗歌运动。该会于1933年2月创办了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来改为半月刊,办刊的宗旨是为了宣传和提倡“大众歌调”,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作品。同时,重视诗歌的普及和诗歌与民众相结合,并曾专门出版过 “歌谣专号” 和 “创作专号” 等。在 《新诗歌》第二卷上刊载的 《我们的话》中这样说道: 希望 “借着普遍的歌、谣、时调诸类的形态,接受它们普及、通俗、朗读、讽诵的长处,引渡到未来的诗歌”。中国诗歌会随着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在北平、广州、青岛、厦门以及日本东京等地都成立有分会,其影响遍及国内外。1935年冬,提出“国防诗歌”为“国防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中国诗歌会的大多数会员都热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后来还出版有“国防诗歌丛书”等宣传抗日救亡的爱国诗歌。中国诗歌会对于中国现代革命诗歌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 中国诗歌会新诗歌团体。由任钧、蒲风、穆木天、杨骚等发起,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认为诗歌必须坚持走现实主义道路。提倡诗歌大众化、通俗化。其诗歌内容多歌颂农民革命和抗日斗争,揭露现实的黑暗。在文艺大众化方面作了认真的探索。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现代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卢森堡)、蒲风等人发起。次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在《发刊诗》中提出诗歌要“捉住现实”,表现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热情,采用“民谣小调鼓词儿歌”等大众化、通俗化的形式进行创作。该团体由 “左联”领导,总会设在上海,另在北平、广州、青岛、东京等地设有分会,并大多办有刊物或副刊。会员中创作成就卓著者首推青年诗人蒲风(1911~1942)。他先后写有诗集《茫茫夜》、《生活》、《钢铁的歌唱》、《摇篮歌》、《抗战三部曲》、《黑陋的角落里》和长诗《六月流火》、《可怜虫》等,歌唱农村由苦难到觉醒的变革,表现人民抗日救亡的炽热情怀。他的诗作大量引用俗言俚语,在明快清新的格调中流动着强烈的革命激情。1935年底,该团体的诗人积极响应“国防文学”的口号,以诗歌作为战斗武器活跃在抗日救亡运动第一线,并出版过“国防诗歌丛书”。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停止活动。 ☚ 现代派 国防文学 ☛ 中国诗歌会zhong guo shi ge huiChinese Poetry Association (a poetry group founded by Pu Feng,Mu Mutian,Yang Sao and others in Shanghai in 1932)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