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力工业zhongguo de dianli gongye
电力工业是指由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的工业部门。电力与蒸汽力、内燃力相比,不仅有效率高、污染小、便于调节、控制和远距离输送、传递迅速等优点,还具有使用方便,容易转化为光能、热能、机械能和化学能等长处。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能。
我国电力工业始建于1882年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一直到1949年,全国总共建设发电装机容量仅185万千瓦,居世界第21位;年发电量43亿度,居世界第25位。80%以上的发电设备集中在上海、江苏、山东、天津、北京、广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少数省市。电力技术装备也非常落后,火电最大装机容量仅2.5万千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1953年至1988年新增加发电装机容量10537万千瓦,为原有装机容量的57倍,至1989年,全国装机容量达12450万千瓦,居世界第五位。电力技术装备有新的发展,火电机组以30万千瓦、60万千瓦为主,新建电厂大多数在100万千瓦以上。电力工业的布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全国500千瓦以上的电厂已有4000多座,拥有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四个容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的跨省电网。西北、西南电网也分别在500万千瓦以上。电网触角深入到广大农村。1988年全国农村用电量已达712亿度,比1957年增长500多倍。
火力发电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形式,火电装机容量一般占全国总装机的70%左右,水电占30%左右。火力电站的布局要求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电力输送中的损耗,提高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 要求接近煤、油产地,尽可能多建矿区电站,以节省运输费用;要求有良好的供水和运输条件,以保证机组正常运行。我国在50~60年代,火电布局以在用电负荷中心为主,如北京、吉林、哈尔滨、太原热电厂,上海的吴泾、望亭、闸北电厂,武汉的青山电厂,以及天津、重庆等电厂。之后,随着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发展,同时为减轻运输压力、减少城市污染,开始矿区坑口电厂的建设,70年代先后建成了辽宁阜新、安徽两淮、河南焦作、陕西韩城、山东十里泉和莱芜等大型坑口电厂。目前一批规模更大的坑口电厂正在加紧建设,如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的山西大同和神头、江苏徐州、安徽洛河和平圩、山东邹县、内蒙古元宝山、河南姚盂和河北唐山陡河等电厂。
水电是一次和二次能源开发同时完成的,与火电机组相比,水电是一种可以再生、成本低廉、没有污染的能源;开发水电可以节约燃料,还可收到防洪、灌溉、航运的综合效益; 水电机组启动迅速、灵活,可以满足电网调峰需要。但水电比火电有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建设周期长、一次性投资较大等相对不足之处。因此,水火相济、协调发展始终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国水能资源丰富、而开发利用率很低的现状,今后要逐步把电力建设的重点放在水电上,尽可能多开发水电。加快水电建设必须集中力量在一些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的河段,进行梯级连续开发。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是我国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较好的 “富矿”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我国大江、大河中被开发利用较早的一条河流,先后在它的上、中游建成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门峡等大型水电站。其中,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122.5万千瓦。现在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龙头——龙羊峡水电站已初步建成,它的规模将比刘家峡还大,总装机将达128万千瓦。除黄河外,红水河上中游、长江中游、乌江、大渡河、雅砻江等也是我国水电的“富矿”区,现正集中力量在各河有利位置建设一批新的大型水电站。长江干流上兴建的我国最大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271.5万千瓦。广西的红水河已建和正建的大型水电站有:恶滩、大化、天生桥、岩滩以及红水河支流黄泥河上的鲁布革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