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百战奇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百战奇法

百战奇法

兵法论著。又名《百战奇略》。宋无名氏撰,作者不可考。清刊《百战奇略》托名明代刘基撰。此书不分卷(或分二卷),选辑有关战争诸方面素材,归纳为一百个题目,故名“百战”。各篇取概括主题的一字为篇名。如叙用兵以计者,则题为《计战》。叙用间谍扰敌者,则题为《间战》。每篇二三百字,亦有不过百字或逾四五百字者。篇幅短小,内容精要。作者先以简练语言从理论上阐明题意,然后从《孙子兵法》等兵家名著中选一句名言概括本篇内容,如《谋战》:“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再从史籍中选择一个战争实例作为引证,把兵法理论与用兵实例融为一体,便于理解和掌握。各篇主题,有强调计谋作用的计战、谋战、间战等,有叙述治军的信战、教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等,还有讲各种战术、战法的步战、骑战、地战、泽战等,以及叙后勤军备的饥战、粮战等。篇幅虽然不大,却包括了战争性质、战略战术、军事谋略、国防战备、作战指导、后勤补给、军事地理、将帅修养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
在军事思想方面,作者继承、发扬《孙子兵法》的辩证观点,强调胜败的互相转化。如以破釜沉舟的必死之心能由死而生,“幸生怕死则死”;胜利在望时尤其不可骄惰,“既胜则否”,稍有失误便功败垂成,而遭遇挫折时,又须保持冷静,把握契机,争取积极的转化。又如“困师必缺”,指出围城时给敌人留有生路,使之战而不坚,更利于拔城破军。在战术方面,强调掌握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要从心理上先制服敌人,夺人之心。作战之前,须对地形、敌人兵种进行调查研究,抢占制高点,利用优势,扬长避短。运用兵法,要随变而应之,不可拘于成法。治军练兵,要恩威并施。平时要爱兵如子,鼓励士卒要视死如归,又要以严明军纪加以督导,有动摇军心者斩杀不疑。作者还有一些颇具见解的观点,如“天战”篇论述政治与战争的关系,认为敌方君暗政乱,国势不稳,正是用兵克敌之天时;认为杯酒变血、麾竿毁折等所谓妖祥凶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向。国力既便强大,如一味穷兵黩武,亦会因好战而遭灭亡。全书汇集了古代兵书的精萃,又博采多种史料,分类编纂,既可作兵法理论书阅读,亦可作工具书查阅。这种编纂体例对后世影响颇大,明清兵书如《兵镜》、《兵经百篇》、《三十六计》皆采用这种形式。略有不足的是一些篇题立意不甚确切,有些战例选择不够恰当,前后体例不尽统一。
未见宋、元刊本,但明清以来,流传甚广,多次刻印。现存较早的刻本有明弘治十七年(1504)李赞刻《武经总要》附刊本、明金陵书林唐富春刻《武经总要》附刊本、明嘉靖七年(1528)李诏德刻二卷本。明崇祯间刻《韬略世法》收录此书,更名《新编百战百胜合法引证》。清雍正以后《帷幄全书》、《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等丛书收录此书,更名为《百战奇略》。现通行本有198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百战奇法浅说》。

☚ 江南经略   金汤借箸十二筹 ☛

百战奇法

兵书名。亦称《百战奇略》。题明代刘伯温撰,实为他人伪托。共10卷,3万余字。成书时间说法不一,有清、宋、元各种说法。书中汇集了古代兵法的精华,归为100个命题,加以具体阐发。命题共有计、谋、间、选、步、骑、舟、车、信、教、众、寡、爱、威、赏、罚、主、客、强、弱、骄、交、形、势、昼、夜、备、粮、导、知、斥、泽、争、地、山、谷、攻、守、先、后、奇、正、虚、实、轻、重、利、害、安、危、死、生、饥、饱、劳、佚、胜、败、进、退、挑、致、远、近、水、火、缓、速、整、乱、分、合、怒、气、逐、归、不、必、避、围、声、和、受、降、天、人、难、易、离、饵、疑、穷、风、雪、养、畏、书、好、变、忘等。每个命题后附以古代战例,论述一般作战原则和方法。它在论述强与弱、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等对立统一关系时,具有明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它总结出的许多宝贵经验,对《孙子兵法》一些观点的阐发有独到见解。编纂体例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现存有明、清刊本。

百战奇法

见 《百战奇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