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湿地利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湿地利用

中国湿地利用

我国湿地开发利用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对湖泊的围垦开发,出现了许多科学利用湿地资源的成功范例。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的都江堰,使大约300万亩农田得到了灌溉,使原来旱、涝多灾的成都平原变成了 “沃野千里”的 “天府之国”,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最杰出的代表。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五大水系,成为南北方交通的大动脉,对巩固中国的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经里程最长的通航运河。
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把改建运河与治理黄河、淮河、海河结合起来,疏浚、扩展了运河的许多区段,沿河两岸改建、兴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京杭大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仅用于航运; 江苏、山东两省还利用其南水北调,为工农业生产供水,取得重大效益。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
❶湿地资源最直接的产出是水。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大约70%左右的大中型湖泊已由原来的天然状态转变为水库型湖泊,湖泊蓄泄已受人工控制,在防洪、调蓄、灌溉、工业和居民供水、养殖、发电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
❷湿地资源的农业开发。一是对湿地的围垦、改造,直接为种植业、畜牧业提供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为增产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发挥了重大效益。通过对湿地的围垦、开发和建设,鄱阳湖、洞庭湖、洪湖、太湖、南四湖及东北三江平原等地区,现都成了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二是对湿地的水资源储备进行了开发利用。三是各地对稻田等人工湿地开发利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 “基塘系统”、“稻—苇—渔”、立体养殖等,在不破坏湿地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湿地的条件,符合生态平衡原则,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使有限的资源被充分利用,同时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湿地资源除了直接用于农业和水资源开发外,还有多种利用方式。
❶生物资源的利用。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营养丰富的副食品,湿地动植物有的可用以制药,有的已成为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大量的被用于造纸; 对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带动了相关加工业的发展。
❷湿地矿产的利用。我国是海盐生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对盐湖资源的利用也进行了建设、完善了湖盐生产基地和盐化工生产基地等各种盐类产品销往各地或外销出口。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区域的地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❸湿地提供的能源利用。水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能蕴藏居世界第一位,达6.8亿千瓦,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部分河流已经形成梯级开发,如黄河上游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另外沿海多河口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从湿地中采挖泥炭用作燃料,湿地中的林草用作薪材,是湿地周边广大农村重要的燃料来源。
❹湿地水运的利用。我国有约10万千米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内河航运主要集中在长江、珠江和松花江等河流,仅长江航道的航运价值就可相当于几条同等长度的铁路。
❺湿地景观资源的利用。我国建立了许多重要的湿地风景区,如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享誉中外的风景区,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旅游和疗养的胜地。依托湿地开展的娱乐活动,如钓鱼、射击、划船和观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❻湿地调蓄洪水功能的利用。沿江河水系修建的17万多千米的堤防和8万多座水库,与天然湿地保留区、通江湖泊等共同构成了调蓄抗旱的防护体系,保护着约3400万公顷的耕地和100多个大中城市。湿地提供了大量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我国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推动社会的生态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湿地利用与保护   湿地可持续利用 ☛
000019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