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中国棉纺织
宋代以前,我国没有“棉”字。但早在4000年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已开始种植并利用棉花了。汉代时,西域一带的棉花种植已相当普遍。植棉技术经南路,从海南岛和澜沧江流域传到闽、粤、川等地;经北路传到西北地区。到宋元时,才通过南北两路传到长江与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而成为纺织原料的首选了。我国古代棉纺织起步虽不及丝麻早,但技术十分发达。它借鉴丝麻等纺织机械,至迟在秦以前已出现手摇纺车,后又发展为以脚踏为动力。13世纪末,黄道婆对棉纺织机械作出重大的系列改革:她去籽用搅车,弹棉用椎弓,纺纱用三锭脚踏纺车,同时纺三根纱,大大提高了纺纱功效。在织布方面,黄道婆传授了“错纱配色,综线絮花”的技术,使所织的“被褥带帨,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世人视为珍品。最初的棉织物是平纹本色棉布,系采用原始腰机织成。秦以后,腰机开始装上机架。秦汉时,脚踏提综的斜织机已在中原普及。明代时,手工棉纺织业最为兴盛,棉布除自用外,尚可出口。清鸦片战争以后,手工棉纺织业渐渐为动力机器工厂化纺织所取代。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创建为中国机制棉纺织厂之始。此后,各种经营方式的棉纺织厂不断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几十年奋斗,终于建成棉纺织工业的完整体系。到80年代末,中国最大棉纺织企业为湖北蒲圻纺织总厂,其固定资产净值为19672万元,年销售额381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