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教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教育 001 中国教育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中国的教育早在远古时期就随着中国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孟轲在《孟子·尽心上》中曾谈到君子有三种乐事,这第三乐便是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这里,孟轲第一次将汉语言文字中的教与育二字连用成词。据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其意义,即教诲培育,使受教育者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渐多,以使得先人从实践中取得的生产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能一代代传下去。中华民族的先人正是把教育作为传递生产经验与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使先知的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从而使中华文明不断得到继承、发扬和光大。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就已出现了教育的萌芽。到原始社会末期,约前2600—2700年的时候,便出现了“五帝大学”的成均,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这时期的教育以传授劳动经验与原始礼仪为内容,其特点是:(1)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其教育也没有阶级性,人人都能平等地受一定的教育。(2)原始社会的教育还没有从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3)原始社会时期还没有文字和书本,因此教育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和实际行动的模仿。从夏禹开始,经过商到西周,大约经历了1300年之久,为中国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的产生,促成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从此,教育从社会生产和生活母体中独立出来,其标志是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便成为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就是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而出现的。这时已有国学和乡学,周王在“国中”设立的学校称之为国学,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 在郊和野设的学校称之为乡学。乡学的教育内容是“乡三物”,即六德 (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国学校的产生时期,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其重要特点是政教合一、官师合一、学在官府。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产生了变化,出现了农民阶级和新兴的地主阶级。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的动荡,出现了士阶层,为私学的兴起准备了师资。孔丘就是私学的开创者,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一时期,除儒家学派外,还有墨家学派,这一学派和儒家学派一样具有显学之称,其代表人物是墨翟。此外还有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其代表人物分别为老聃、韩非。这一时期产生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秦代的文教政策主要实行“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颁挟书令,禁私学,以吏为师。颁挟书令,导致了焚书坑儒,其结果造成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破坏。汉代是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时期。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创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所高等学府——太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创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院校——鸿都门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专门学校。蜀郡守文翁创办了汉代第一所地方官学。这时期在教育上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和王充。魏晋以后,教育得到明显发展。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创立国子学,这是于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而设的一所中央官学。随后又有“四学”、“五馆”、“四门学”、律学、书学、医学、算学等相继产生。这一时期在教育上的代表人物有稽康和颜之推。隋代在中央设立国子寺,置祭酒,专门管理教育工作,这是我国历史上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定十科举人,这便是科举制的开端。唐代的学校主要有六学、二馆。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崇文馆、宏文馆。在地方官学中有府学、州学、县学,县内又有市学和镇学。私学也较为发达。在教育上的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等。宋代在文教政策方面实行了尊礼崇儒、提倡佛道、崇尚理学的政策。北宋为了培养人才,采取了改革科举、振兴学校的措施,于是有三次兴学之举,即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和崇宁兴学。宋代出现了私学的另一种形式——书院,宋代有著名的六大书院,即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宋代教育上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张载、朱熹、王安石等。元代在文教政策方面,采取了笼络汉族士人、尊孔和崇尚理学的措施。元代的中央官学,除在京师设有中央官学外,还设有具有民族特点的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明朝在文教方面实行崇儒纳士、创行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等措施。在学校教育制度方面,创行了监生历事制,即监生实习制度,时间1—3年不等。这一时期教育上的代表人物有王守仁。明末清初之际产生了进步的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戴震等。 ☚ 概观 原始社会教育 ☛ 中国教育中国古代学校/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六艺/五经/四书/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壬子·癸丑学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状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秀才/童生/八股文/童子科/国学/太学/官学/私学/蒙学/鸿都门学/国子监/弘文馆/国家主义教育/私塾/义学/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东林书院/京师同文馆/实业学堂/康熙盲字/洋务教育/洋务学堂/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教学做合一/平民教育运动/留法勤工俭学/乡村教育运动/中国教育会/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生活教育运动/晓庄学校/育才学校/震旦大学/协和医学院/黄埔军官学校/北洋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抗日军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列宁小学/台湾现行学制/台湾9年义务教育/香港会考 ☚ 大学院 中国古代学校 ☛ 中国古代学校/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六艺/五经/四书/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壬子·癸丑学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状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秀才/童生/八股文/童子科/国学/官学/私学/蒙学/鸿都门学/国子监/弘文馆/国家主义教育/私塾/义学/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东林书院/京师同文馆/实业学堂/康熙盲字/洋务教育/洋务学堂/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教学做合一/平民教育运动/留法勤工俭学/乡村教育运动/中国教育会/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生活教育运动/晓庄学校/育才学校/震旦大学/协和医学院/黄埔军官学校/北洋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抗日军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列宁小学/台湾现行学制/台湾9年义务教育/香港会考 ☚ 大学院 中国古代学校 ☛ 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Zhongguo jiaoyuChina's education中国通过各种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对社会公民灌输知识、技能的部门的统称。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和改革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 中国科技 中国周边环境 ☛ 中国教育China Educa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