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喝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来学的人,常用棒对著头虚击一下或大喝一声,要对方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以考验其对佛理领悟的程度。后比喻促使人猛省的警告,或突如其来的打击。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义玄禅师》:“师问洛浦:‘从上来,一人引棒,一人行喝,阿那个亲?’曰:‘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浦便喝,师乃打。”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六》:“仁人之言,亦积无限阴功,便是当头棒喝矣。”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 李绿园《歧路灯》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 ❷ 作宾语。 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儿之学说》:“笛卡儿起,谓凡学当以怀疑为首,以一扫前者之旧论……此实为数千年学界当头棒喝。” [附条] ❶ “当头一棒”。巴金《怀念萧珊》。 ❷ “棒喝当头”。 清·杨潮观《吟风阁杂剧》。 ❸ “棒喝”。 宋·吴龙翰《古梅吟稿》一。 [同义] 暮鼓晨钟 [辨误] 喝,不读h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