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工具书与工具书的工具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工具书与工具书的工具书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工具书大辞典

工具书与工具书的工具书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序
 潘 树 广


 人类不断创造丰富的知识财富,又不断要求对浩浩无涯的知识进行集结、序化和优化。否则,古今知识财富均不可能被有效利用。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而图书大家族中的工具书,则是默默履行着知识的集结、序化和优化的神圣职责的忠实成员。


 当社会的知识积累尚处于初级阶段,文化典籍尚不丰富时,人们靠口传身授、记忆背诵,已可从容进行知识的传递、吸收和应用,尚未产生对工具书的自觉需求。
 当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知识门类日益繁多,文献资料以几何级数激增时,人们用传统方式已难以有效地吸收知识,需要有特殊类型的图书帮助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较全面的知识,工具书便应运而生了。
 所谓工具书,就是根据特定的需要,汇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方式编排,以备查考的图书。
 与一般图书相比,工具书主要有三大特点,
 第一,信息密集,这是就内容方面说的。工具书多数是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整理、提炼、加工而成,能提供丰富的知识或资料线索。
 第二,编排有序,这是就形式方面说的。工具书均按一定的排检法编排,或用字顺法,或用分类法,或用主题法,或用时序法、地序法。或正文采用某种排检法,附以其他排检法,为读者提供两种或多种检索入口。
 第三,查考为主,这是就编纂目的而言的。工具书主要供读者释疑解难时临时查考之用,而不是以供读者系统阅览为主要目的,故蔡元培曾称之为“检阅之书”(见蔡元培为《植物学大辞典》所作序)。
 当然,以上只是从总体上把握工具书与一般图书的相异点。事实上,两者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他学者对此已多所论及,兹不赘述。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按其主要职能划分,大体可分为语言性工具书、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性工具书三大类。
 第一大类为语言性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字表(汇)、词表(汇)等。其中的主体部分,即通常所说的语文词典,是以一般词语(又称普通词语)为主要收录对象,着重对词义本身进行解释的工具书。可分为单语词典、双语词典和多语词典。词目和释文同用一种语言的词(字)典,称单语词典,如我国的《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英国的《牛津英语词典》(OED)等。词目和释文分属两种不同语言者,称双语词典,包括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如《汉蒙词典》),或汉语与外国语(如《汉英词典》)。还有多语词典,如清乾隆间编的《五体清文鉴》,是满、藏、蒙、维吾尔、汉五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词书。要言之,语言性工具书的主要功用,是提供语言文字知识,帮助读者扫除语言障碍,促进语言规范化。
 第二大类为检索性工具书,或称线索工具书,包括书目、索引、文摘等。顾名思义,这类工具书的主要功用,是提供文献资料的线索。读者凭借它们,可以迅速获得原先不知或所知不详的文献资料的名称和出处,从而追踪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例如,凭借《八十年来史学书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可知1900~1980年出版的中国人著译的史学著作12400多种;凭借《经济学著作要目》(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可知1949~1983年我国出版的经济学书籍1000多种; 凭借《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乙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增订本),可知1950~1980年发表在国内500多种报刊上的论文12000多篇。著名作家和学者郑振铎早在1937年就说过:“‘索引’和专门的参考书目乃是学问的两盏引路的明灯。谁愿意在黑漆漆的夜里,摸索的走着呢?”(《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802页)至于文摘,这里是指摘述文献主要内容,并著录其标题、著者、出处,按一定方式编排的检索工具,多数连续出版。如美国的《化学文摘》(Chemicl Abstracts),是世界公认的权威性文摘,已有80多年历史。目前每周出版一期,摘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56种文字出版的文献资料,其中仅期刊就在16000种以上。每篇文献详细著录其篇名、著者、著者所在单位和通讯地址、文献出处、主要内容等。每期正文分类编排,附关键词索引、著者索引等。此外还有分卷索引、五年累积索引等。全世界的化学、化工文献,有98%收入《化学文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说的文摘,是指作为检索工具的文摘,而不是供一般浏览的通俗性文摘(如《读者文摘》)。目前我国供一般浏览的文摘较多,严格意义上的检索性文摘较少。
 第三大类为参考性工具书,包括百科全书、类书、年鉴、专科辞典、手册、表谱、图录等等。上文介绍过的检索性工具书,主要功能是提供文献资料的线索; 而这里介绍的参考性工具书,则是直接为读者提供具体的知识与资料。例如百科全书,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这样描述它的功用:“百科全书旨在收集天下学问,举其概要,陈于世人面前,并传之于后世,俾世代先人的劳动成果,不致淹没无存。”(《百科全书》前言)今天,百科全书已成为人们了解各学科最重要的知识和资料的基础工具书。类书,是文献资料的分类辑存。《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被西方学者视为古代东方百科全书的代表,至今仍在辑佚、校勘、考证和检索诗文典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年鉴,是逐年编辑出版的,概述一年中事物的发展并汇集重要文献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作家严文井称之为“昨天的记载,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为《中国文艺年鉴》题辞)。专科词典,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学科中的专业词汇为收录对象,着重解释事物概念、专业知识的工具书,如《哲学大辞典》、《数学辞典》之类。手册,是汇集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最常用的文献资料,介绍有关基础知识的工具书。多数手册专业针对性很强,如《摄影手册》、《财务会计手册》之类;有些手册涵盖面很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1949~198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等。表谱,是用编年、表格等形式来揭示时间概念或历史事实的工具书。图录,是用图形来反映事物或人物形象的工具书。还有其他类型的参考性工具书,不一一列举。


 工具书种类繁多,职能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说,其功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帮助青年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独立解决读书治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二是帮助科学文化工作者及时获取新信息,广泛吸收已有成果,开拓多维视野,提高研究工作的起点和科学性;三是帮助读者提高工作、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但长期以来,在如何看待工具书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传统偏见。有人把系统读书与使用工具书对立起来,认为懒于系统读书的人,才走捷径查工具书;或认为学问不多的人,才求助于工具书。事实上,确有人仅靠几本工具书“做学问”,东抄西摘拼凑文章;也确有人表面上对工具书不屑一顾,实际上也经常埋头查工具书。问题不在于应不应该使用工具书,而在于如何正确使用工具书,把工具书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一味依赖工具书,过分夸大工具书的作用是不对的;偏激地贬低工具书的作用也是有悖事理的。我认为,首先要重视系统读书,同时要提倡善于利用工具书,两者不应偏废,而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美国工具专书家肖尔斯(Louis Shores)说: “使用工具书的频率与某人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一个受教育较少的人很少查检参考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受教育愈多,使用工具书查找资料的机会也更多。”(《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百科全书》)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情报需求越强,越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部分,越懂得利用工具书进一步开拓视野,追踪更详备的文献资料。
 最令我佩服的,是蔡元培先生对学术发展与工具书(蔡称之为“检阅之书”)两者关系的宏观论析。他1917年在《植物学大辞典序》中说:
 盖当学术发展之期,专门学术之名词与术语,孳乳浸多,学者不胜其记忆,势不得不有资于检阅之书。既得检阅之书,则得以所节之心力与时间,增进其研究,而学术益以进步;学术愈进步,而前此所检阅者,又病其简浅而不适于用,则检阅之书,又不得不改编。互为因果,流转无已。只有博古通今的学问家,才会对社会学术发展与工具书的关系,作出如此精辟的论断:“互为因果,流转无已”!


 随着工具书品种和数量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陷入选择的困惑:解决某类问题,是否有相应的工具书可用呢?在同类工具书中,选用哪几本较好呢? 也就是说,人们不仅需要工具书,还需要工具书的工具书。
 国外历史悠久的“工具书的工具书”,当推美国的《工具书指南》(Guide to Reference Books)最著名。它被誉为美国参考咨询工作的“圣经”,初版于1902年,原名《工具书学习和使用指南》,至1986年已出至第10版。第10版收录各种文字(包括中文)的工具书14000种。英国沃尔福特(A.J.Walford)编的《参考资料指南》(Guide to Reference Materials),初版于1959年,至1986年出至第4版,收工具书15000种(包括少量期刊),侧重英国和西欧国家出版物。英国图书馆学界对此书评价很高,甚至流传这样的话: “Walford对参考书研究贡献之大,犹如格雷(Gray)对解剖学的贡献。”日本出版的这类工具书,则以日本图书馆协会编辑的《日本的参考图书·解说总览》(1980年版)较为著名。
 我国出版得较早并且收录内容较丰富的“工具书的工具书”,当推广东何多源的《中文参考书指南》。该书为岭南大学图书馆丛书之一,1936年初版,收书1300多种;1939年出增订版,收书2350种。何氏所收的“参考书”,主要是工具书,蒹及大部头的资料书。这部《指南》的正文分类编排,附有提要,书后有书名、著者、类目索引,查阅甚便。又如目录学家施廷镛主编的《文史哲工具书简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名为“简介”,实际上介绍较详。全书55万多字,收录工具书1300多种。台湾出版的“工具书的工具书”也较多,其中较著名的是张锦郎编的《中文参考用书指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3年增订二版,增订版收书2849种,但其中有提要的不到1000种。
 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徐祖友、沈益编纂的《中国工具书大辞典》问世了。这是“工具书的工具书”研究编纂的新成果。它所收工具书时间跨度大,品种数量多,计收古代至1986年出版的工具书万余种,除著录书名、编撰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版式、篇幅外,大部分有内容介绍。书后还附有《工具书名词术语简释》、《辞书学论文要目》和《1987、1988、1989年工具书简目》。
 本辞典的功用是十分显著的。首先,读者可根据它的指引,知道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工具书可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视野。其次,各图书馆可用本辞典作为采购工具书、建设参考阅览室的指南。第三,辞书史、文化史的研究者将非常欢迎本辞典,因为它提供了中国工具书的系统资料,而历代工具书又是一定时期的科学文化发展状况的缩影。第四,出版家也将欢迎本辞典,因为它将各种内容、各种体式的工具书井然有序地揭示出来,可供制订工具书选题时的决策参考。
 特别要指出的是,自国家教委在1984年和1985年两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大学普遍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来,广大师生对各类工具书的编辑出版空前关注。本辞典必将成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重要教学参考书。

已已仲春于苏州大学

☚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前言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附录一 1987、1988、1989年工具书简目 ☛
000074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