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岳母刺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

岳飞(公元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岳飞出生不到一个月,黄河在内黄(今河南省黄县)决口,汤阴被淹,岳和一家人被洪水冲散。母亲姚氏急中生智,抱着婴儿坐进一个大缸里,随波飘流,才得以幸免于难。在岳母辛勤养、教之下,岳飞长大成人。1122年,在岳飞20岁时,他毅然投军。在岳飞离家那一天,岳母为坚定儿子报国之志,就让儿媳李夫人磨好浓墨,要岳飞跪在神祖牌位前,郑重地说:“做娘的看见你有报效国家的志气,不贪浊富,甘守清贫,这是很好的。为了坚定你尽力报国的志向,我要在你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答道:“母亲的教训,孩儿早就记下了。但常理说“身体发肤,本是父母给的,不能随便损坏。’母亲说的话我照办就是,字可不必刺了吧。”岳母不同意。于是岳飞就把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先在脊背正中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字,然后用绣花针顺着笔划点刺。每刺一下,岳飞的肌肉就抽搐一下。岳母低声问道:“孩子,你痛吗?”岳飞噙着眼泪回答道:“母亲还没有刺,我哪里会痛呢?”岳母激动地说:“孩子,我知道你怕娘手软,故意说不痛。”说着,就咬紧牙关,一气把字刺完,再将醋墨抹上,要儿子牢牢地把它记在心上。岳飞高高地举起双手表示:“我一定要实现母亲的训示。”这就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从投军时起,直到最后被莫须有罪名所害,始终铭记母亲的训示,一直站在抗金的最前列,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保家卫国。

☚ 断织教子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Yuemu cizi

南宋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将领岳飞之母。岳母姚氏,相州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岳母一生非常勤劳俭朴,家教有方。少年时代的岳飞就熟读《左氏春秋》,深研《孙吴兵法》等。在岳飞20岁那年,为了保卫家园,抵抗外族统治集团的侵略,岳飞毅然投笔从戎。岳母非常支持儿子的行动,在岳飞离家的那天,为了坚定儿子抗敌意志,岳母让岳飞跪在神祖牌位前,郑重地说:“做娘的看见你有报效国家的志气,不贪诎富,甘守清贫,这是很好的,为了坚定你尽力报国的志向,我要在你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要儿子牢牢地把它记在心上。”后人称赞母亲教子精忠报国,为岳母刺字之教。

☚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孟母三迁 ☛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Yuemucizi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南宋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一生刚直不阿,精忠报国,这与岳母姚氏的苦心教育是分不开的。岳飞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当朝皇帝腐败无能,而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朝又准备南侵宋朝,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境况下,岳母认为要儿子长大成人,一定要教育他精忠报国,一面让他学习文化,一面督促儿子拜师习武艺。岳飞20岁那年,离家从军,临行前一天岳母为了坚定儿子“以身许国,报效国家”的伟大抱负,用针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要他牢牢记在心上,誓死为国效力。岳飞投军以后,牢记母亲的训示,一直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保家卫国,他治军很严,与士兵同甘共苦,军队爱国热情高,战斗力强。后来他被秦桧一伙卖国贼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在被刑讯逼供时,岳飞当堂解衣,露出了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字痕深入肌肉,使在场的人都不禁萧然起敬。岳飞虽被杀害,但一直是人们所敬慕和效仿的民族英雄。

☚ 柿叶练字   甘拜下风 ☛
000072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