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前言 前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具书,就是人们学习、研究、工作、生活的利器,素来享有“知识的宝库”、“没有围墙的大学”、“无声的老师”等美称。 古今中外的事实说明,工具书的编纂出版,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工具书的使用,则与人们的文化素养相关,文化素养越高的人,使用工具书的频率越高。 我国工具书的编纂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工具书不但在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在品种、编排形式等方面也不断出新。 这种状况, 对工具书的规划、 研究、 编写、编辑出版单位和人员,提出了总结经验、评论介绍、改进选题、提高质量的问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广大读者来说,则需要对这些工具书进行了解、比较、鉴别和选择;而对正在从事各项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尤其需要了解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已出有哪些工具书,可供查检。 这些社会需求说明, 编纂一部工具书的工具书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从事工具书工作有年,这部书的资料收集工作开始于1983年。 几年来,埋首于摘录资料, 制作卡片, 又在茫茫书海中查检核实,爬梳剔抉。 尔后, 又尝试以一种比较适当有效的编排方法来统辖全书一万多条条目。 其原则是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基础, 结合工具书的特点和实际, 稍加调整变通。 这种以学科为经、 以工具书品种为纬的编排方法, 意在使读者打开本书,依类查检,就可查得自己需要的学科领域中我国从古迄今的所有工具书。 书后辅以按笔画编排的书名条目索引。 我们希望这种编排方法能在读者的使用中经受检验。 在全书编写过程中, 我们参考了已经出版的一些工具书使用法的专著和某些题解性质的书目工具书。 此外, 我们始终得到福建人民出版社林玉山、戴木金同志的指导和帮助; 辞书学界前辈、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杨祖希先生为本书附录“工具书名词术语简释”撰稿; 工具书专家、 苏州大学潘树广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值此, 我们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加本书资料收集核对、 卡片制作、 稿件抄写、 索引编制等工作的还有雍连生、 丁凯雄、 赵云龙、 方言、 徐俊逸、思惠、张英玲、沈永、张建宇、唐泽平、周凤美、朱建东、徐方、 唐兵、金弟等同志。 工具书本身就是一个汪洋大海, 谁也无法穷尽其中的一切, 更何况任凭知识浅薄的我们两人。 在满怀对我国工具书事业作些微薄贡献的虔诚心情的同时, 我们也等待着读者朋友的批评和建议。徐祖友 沈益 1989年9月 |
☚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凡例 中国工具书大辞典︱工具书与工具书的工具书 ☛ 00007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