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中国现代八大民主党派之一。主要成员是原国民党及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其中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科技、文教、卫生界的知识分子。1927年国共分裂,北伐失败,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党内的反动派进行斗争,为组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打下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士赞成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拥护国共第二次合作,反对党内的妥协投降倾向,于1943年开始筹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开展抗日民主活动。1947年底,民联、民促和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在香港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会议,决定联合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等16人为中央常务委员。1948年5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新政协和建立新中国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民革、民联、民促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宋庆龄和李济深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1月,国民党民主派举行第二次代表会议,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党内其他爱国分子统一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的统一事业服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10月和1983年12月,先后召开了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和以促进祖国统一为重点的方针。民革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它的中央机关报是《团结报》。

☚ 中国共产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1948年1月在香港成立,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柳亚子等16人为中央常务委员。宗旨: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幸福。主要成员为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和科技、文教、卫生战线的知识分子。同年5月,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把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民族团结、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促进祖国统一的政治路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后逐步恢复了组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革确定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祖国统一为重点工作。1988年在北京召开“七大”会议,提出了新的任务:发挥民革政党职能,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开展海内外联谊工作,开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领域。早期创办《自由》和《文汇报》。现有机关刊物《团结报》,报道统一战线及民主党派的活动情况,介绍台湾现状及海外侨胞要求统一祖国的呼声及重要历史事件等。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5年10月,部分国民党民主分子在重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6年4月另一部分国民党民主分子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1月民联和民促联合国民党其他爱国分子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和民促仍继续存在)。1949年9月民革、民联、民促参加新政协。11月民革、民联、民促及其他国民党民主人士共同统一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至2000年已召开过9次全国代表大会。现有30个省级组织和一批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有党员5.7万人(1999年9月)。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鲁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005年有党员近6万人。2002年12月,在民革十届一中全会上,何鲁丽再次当选为主席。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3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当代民主党派之一。国民党民主派组织和人士的政治联合体。由李济深、何香凝等创建。1947年11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主革命同盟、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联合在香港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48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并提出要“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府,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共同纲领的制订和人民政府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以政协共同纲领、政协章程总纲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团结推动其成员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现已成为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和与之有关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党派,也是中国的参政党。

☚ 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Zhongguo guomindang gemingweiyuanhui

简称“民革”。是由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创建的一个民主党派, 是它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是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统一事业的政党, 是与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民主人士李济深、何香凝等人组织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简称 “民促”; 另由谭平山、柳亚子、王昆仑等人组织成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简称“民联”。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后, 民促、民联都积极开展了爱国反蒋活动,参加民主运动。1947年11月, 国民党各民主派领导人先后到达香港。11月12日,在香港举行了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会议,决定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选宋庆龄任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等16人为中央常务委员, 并于1948年1月1日发表成立宣言,主张推翻蒋介石的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同年5月, 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1949年9月, 民革、民促、民联的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同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代表会议, 决定将民革、民促、民联和国民党其他爱国分子进一步统一为一个组织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促、民联宣告结束)。团结推动其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民革现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党员近4万人, 《团结报》 为民革中央机关报。现由屈武任名誉主席, 朱学范任主席, 孙越崎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Zhongguoguomindanggemingweiyuanhui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主要由原国民党和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爱国人士组成,是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致力于社会主义和中国统一事业的政党。简称“民革”。1948年1月正式成立。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并以《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团结、推动其成员及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落实对国民党起义、回归人员和去台人员家属政策等方面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三查三整   辽沈战役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见“政治”中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中国爱国民主党派。1948年1月成立于香港。由原国民党内革命民主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组成,包括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主革命同盟和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并以其为政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推进其成员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组建的民主党派。是它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国统一事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我国参政党之一。前身是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1947年11月12日,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在香港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会议,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民联、民促仍存在),主张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1949年9月,民革、民联、民促派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和新中国的创建工作。同年11月,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统一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同时宣告结束。新中国成立后,民革以《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制定接受中共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1956年、1958年,民革分别召开第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革被迫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革各级组织逐渐恢复活动,并于1979年、1983年、1988年分别召开第五、六、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心和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重点的工作方针。民革在协助共产党和政府落实政策、为四化服务、开展海外统一战线工作、促进祖国统一、参政议政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其中央机关报是《团结报》。历届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朱学范。

☚ 国民党   民盟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中国爱国民主党派之一。1948年1月1日成立于香港。主要成员是原国民党内左派和其他爱国人士。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947年11月,国民党各民主派别的领导人和其他一些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上,在香港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1948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5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了共同纲领并以共同纲领作为民革的政治纲领。1949年1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代表会议,将民革和1945年成立于重庆的三民主义同志联谊会、1946年成立于广州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及其他国民党爱国人士统一为一个组织,仍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79年10月民革召开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在新时期的基本任务是: 充分调动其成员和所联系的人士的积极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 中国国民党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加了爱国民主活动。1943年开始筹建国民党民主派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抗战胜利后,民联、民促先后在重庆和广州正式成立,参加反对内战和争取人民民主运动。1947年底,国民党各民主派别的领导人和其他一些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士,在香港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定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李章达、谭平山、蔡廷锴、朱蕴山等为中央常务委员。并于1948年1月1日发表成立宣言、行动纲领和告本党同志书,主张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同年5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 “五一”号召。1949年民革和民联、民促都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同年11月,举行了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代表会议,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国民党其他爱国人士进一步统一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民革积极团结、推动其成员及所联系人士,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促进祖国统一。民革在新时期的任务是: 在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其成员及所联系人士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民革目前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民革中央机关主办了 《团结报》。民革历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

☚ 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中国现代八大民主党派之一。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主要对象是原国民党及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其中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科技、文教、卫生界的知识分子。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进行了胜利的北伐战争。后来国共分裂,北伐失败,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党内的反动派进行斗争,为组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打下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士赞成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拥护国共第二次合作,反对党内的妥协投降倾向,于1943年开始筹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开展抗日民主活动。抗战胜利后,上述两个组织正式成立。1947年底,民联、民促和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在香港举行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会议,决定联合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等16人为中央常务委员,1948年元旦,民革发表成立宣言,主张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同年5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民革、民联、民促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宋庆龄和李济深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1月,国民党民主派举行第二次代表会议,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和党内其他爱国分子统一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的统一事业服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活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民革工作又有新的发展。1979年10月和1983年12月,先后召开了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和以促进祖国统一为重点的方针。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协助中共落实有关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大陆和台湾统一等方针政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民革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它的中央机关报是《团结报》。

☚ 中国国民党   中国致公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zhong guo guo min dang ge ming wei yuan hui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of the Kuomintang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1947年11月12日,李济深、蔡廷锴为首的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谭平山、郭春涛、陈铬枢为首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民主革命同盟的领导人王昆仑、许宝驹等,联合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民主分子,在香港召开国民党民主派联席会议。1948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李章达、谭平山、蔡廷锴、朱蕴山等为常务委员。同时发表了成立宣言、行动纲领、告本党同志书。民革的主张是: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助长内战的政策;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成立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代表的联合政府,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1949年9月,“民革”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简称“民革”,民主党派。由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国民党其他爱国人士,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和不断探求革命道路的精神,经过长期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斗争,逐步联合而组成。1947年11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共100多位代表在香港举行代表会议预备会。12月25日,国民党民主派联合代表大会正式举行。1948年1月1日通过了“成立宣言”、行动纲领“告本党同志书”等文件,正式宣告民革成立。大会推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李章达、谭平山、柳亚子、蔡廷锴、蒋光鼐、朱蕴山等16人为中央常务委员。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的目标。5月,民革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并积极从事民主活动。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派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11月,民革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代表会议,正式决定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及国民党其他爱国人士统一成一个组织,仍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现在,民革成为联系大陆国民党人士及其亲属的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000006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