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国民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国民党

 简称“国民党”。前身曾先后称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改组后,称现名。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具体帮助下,发表改组宣言。1924年1月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广州,北京、上海、汉口、四川、哈尔滨设执行部。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加和合作下,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背弃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公开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此后国民党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反动集团,建立起以蒋介石为主要代表的国民党“一党专政”,进行十年反共反人民内战,以及国民党内各派军阀间的混战,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提供了机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和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压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抵抗。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充当汉奸。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派则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长期包围和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动反共高潮。抗战结束后,采用假和谈,真内战的骗局,在美国的援助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为欺骗人民,于1947年实行假“宪政”。1949年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彻底打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率其残余力量退至台湾。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两个最重要的政党之一。从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起,经过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到1919年10月由孙中山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党纲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本部设在上海。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又决定进一步改组,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中共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召开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北伐战争。在北伐军出师前的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国民党内发生分裂,国共关系方面的裂缝加深。在北伐军胜利进军中,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从宁汉分裂到宁汉合流,疯狂追捕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分子。从此,中国国民党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政党,全面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实行民主的强烈愿望,在美帝国主义支援下,发动了全面内战,妄图依靠武力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民心丧尽的国民党虽然拥有几百万武装,终经不住人民战争的伟力,只抵挡了两三年就全面彻底地失败了,其残部于1949年去了台湾。1975年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台湾病逝,其子蒋经国继任国民党主席。蒋经国逝世后由李登辉继任。中国国民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无党派民主人士 ☛

中国国民党

简称“国民党”。孙中山创立的资产阶级政党。1919年10月改组成立。宗旨: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前身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华革命党。本部设在上海,下设总支、支部、分部。1921年4月,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大总统,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接受第三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决定了联俄、联共并准备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民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5月,在国际和中共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革命武装。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平定了商团叛乱,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叛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6月5日,通过“出师北伐,扫除军阀,统一全国”的决议案,7月14日发表北伐宣言。迅速打垮了北洋军阀势力,国民党政府迁至武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支持下,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政变,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政府对立。7月15日,武汉政府首脑汪精卫举行“分共会议”,和南京政府合流。国共合作至此破裂。从此,蒋介石开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引起国民党内部分化,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正面战场作战任务,挫败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野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蒋介石转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1945年5月,国民党召开“六大”,制定了内战政策,决定实行“宪政”。1946年1月召开政协会议,与中共鉴定了停战协议,同年6月,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蒋介石的主要军事力量。1948年从中国国民党内分化出来的爱国民主人士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反共政策。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党派之一。1949年12月11日蒋介石将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台湾,此后国民党彻底丧失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统治,但仍在中国台湾地区打起三民主义的旗号,沿袭中华民国的名义和法统实行一党专政。国民党现任总裁李登辉。机关报《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重要舆论工具。


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创立的政党。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1905年兴中会和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联合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但旋被袁世凯纂夺政权,革命遭到失败。1912年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宪进会、国民公党组成国民党,基本成了官僚政客集团。孙中山继续坚持革命,1914年在日本另组建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共产党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时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加和领导下,进行了北伐战争。1924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背弃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此后,以蒋介石为头子的中国国民党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全面地实行了卖国、内战、独裁的政策。1949年中国国民党及其反动政权在中国大陆同告覆灭,蒋介石率残部退至台湾。

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创建的政党。1927~1949年中国执政党。孙中山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同年11月,同盟会创办《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领导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1912年1月1日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1949),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同年8月25日,中国同盟会与其他4个党派联合组成国民党。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反袁世凯运动失败,党内四分五裂。孙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第2次护法战争失败,国民党受挫。在第三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2年9月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大会宣言》、《中国国民党章程》,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6年1月1日至19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反共清党打击左翼力量,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15日,汪精卫追随蒋介石,在武汉实行“分共”,破坏国共合作。蒋、汪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主张,实行一党专制卖国、独裁、内战的政策。在1927年至1937年的10年间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日本侵略中国,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不抵抗,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红军。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5省“联合自治”,中华民族处在危机之中。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经中共斡旋,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第5届3中全会,确定与共产党合作的方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和全国人民抗日压力下,同年9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第6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仍坚持独裁、内战的政策。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发表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1947年3月蒋介石在国民党第6届3中全会上宣布国共关系破裂。同年7月国民党政府颁布“总动员令”,宣布进入“戡乱阶段”,进行全面反共反人民。经过3年内战,国民党溃败,南京政府覆亡。1949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湾省台北市。1952年10月10日在台北召开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新组成的国民党组织,仍用“中国国民党”称号,在台湾省执政。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去世。蒋经国任国民党主席。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任主席。1988年党员240余万人,其中约80%为台湾省籍。2000年6月连战当选为主席。2005年7月马英九当选为主席,2005年5月党员1046153人。2007年4月7日吴伯雄当选为主席。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Zhongguo guomindang

孙中山创立的政党。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政党之一。其前身是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华革命党。1910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本部设在上海,孙中山为总理。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中国国民党章程》和《宣言》,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成为各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形成了西山会议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6年1月,举行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形势的推动下,进行了北伐战争,不到半年,打败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取得重大胜利。1927年4月到7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背弃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从此国民党基本上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反动集团,全面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从1927年到1937年,国民党进行了10年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并不断发生党内各派军阀之间的混战。九一八事变后,仍坚持全面剿共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先后组织了淞沪抗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对挫败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起了一定作用。1938年武汉沦陷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顽固派则坚决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长期进行包围封锁,并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并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上的反动统治被人民推翻。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台湾。1950年7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了蒋介石提出的《中国国民党改选方案》,至1952年基本完成改选工作。1953年起,国民党在台湾推行“第一期经建计划”,依靠美、日资本发展经济。1975年4月,蒋介石病逝,其子蒋经国继任国民党主席和台湾“政府”“总统”。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李登辉继任国民党主席和台湾“政府”“总统”。

☚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中国国民党

简称“国民党”。中国资产阶级政党。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四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孙中山等人为坚持讨袁斗争于1914年在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成为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实行卖国、内战、独裁的政策,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1937年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和全国人民压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战结束后,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被打败后于1949年迁到台湾。


中国国民党

现代中国大政党之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创立。1928—1949年中国的执政党。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同盟会内部分化。1912年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1914年孙中山领导国民党的一部分组成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孙中山为总理,总揽党务。1923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改组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及《孙文越飞宣言》,同年年底又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和《中国国民党党纲》,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召开了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担任了中央组织部和农民部的部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反对三大政策。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讨伐军阀政府。1927年4月至7月蒋介石发动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变,以消灭共产党,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发动数次围剿中共领导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战争。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斡旋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于1937年发表宣言,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爆发全面内战。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被推翻,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台湾。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病逝,蒋经国继任国民党总裁。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现代史上政党之一。1912年8月宋教仁以孙中山等人创立的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由立宪派旧官僚组成的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几个小团体,改组为国民党,由同盟会改组而来的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1913年11月,袁世凯借口国民党议员与 “二次革命” 有牵连,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集部分国民党员另组中华革命党,重新举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党迁至上海,1919年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当时苏联和中共的建议,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据此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吸收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并建立了有共产党人参加领导的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1927年,取得国民党内军事大权的蒋介石和汪精卫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先后发动清党运动和“四一二”、“七一五” 政变,屠杀共产党人,背离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革命事业。国民党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政治集团。1927—1937年,国民党进行了10年反共内战和新军阀之间的混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在国民党内部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代表的主战派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公开投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大规模内战,1949年国民党迁往台湾省,标志着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的结束。

☚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简称“国民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政党之一。1919年10月10日由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而成。该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本部设在上海,孙中山任总理。1921年4月,该党在广东建立中华民国政府,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时国民党具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性质。1924年5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仿照苏联红军制度,建立了革命武装。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发生了分裂,出现了“西山会议派”。192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两党合作形势的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建立了反动政府,同当时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抗,国民党内发生了宁汉分裂。同年7月,汪精卫背叛革命,与蒋介石勾结,出现了宁汉合流。从此国民党基本上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反动集团,全面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从1927年到1937年,中国国民党进行了10年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并不断发生国民党各派军阀之间的混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国民党就加紧了对日本妥协投降的活动。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公开投敌,充当大汉奸。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顽固派则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包围和封锁,并先后发动了3次反共高潮。抗战后期,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制度,反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抗日战争结束后,又依赖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并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到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上的反动统治终于被人民推翻,蒋介石率残部逃往台湾。1975年蒋介石去世,其子蒋经国继任国民党主席,统治着台湾省。1987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接任国民党主席。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阿富汗政党 ☛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孙中山创立的政党。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基本上成了官僚政客集团。为继续坚持革命,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将其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党纲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孙中山任总理。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帮助下,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后,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全面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政策。1927年至1937年,进行了10年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其内部各派军阀之间也多次发生混战,而对日本侵略东北、华北的行径则妥协退让。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未能有效地阻止日军的长驱入侵。1938年武汉沦陷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公开投敌,充当汉奸;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顽固派则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抗战后期,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反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1949年为中国人民彻底打败,该党及其政权在中国大陆宣告覆灭,残部退往台湾,控制着台湾省。

☚ 二七大罢工   廖仲恺 ☛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政党史上两个最重要的政党之一。它的建立从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起,经过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到1919年10月由孙中山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党纲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本部设在上海。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又决定进一步改组,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中共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召开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北伐战争。在北伐军出师前的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国民党内发生分裂,国共关系方面的裂缝加深,在北伐军胜利进军途中,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从宁汉分裂到宁汉合流,疯狂追捕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分子,国共关系破裂,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失败。从此,中国国民党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政党,全面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1928年4月继续“北伐”,12月实现“东北易帜”,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从此在维护“统一”、“安内”的旗号下,集中全力进行消灭异己的内战。“9.18”事变后,仍坚持其全面围剿共产党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大片国土沦丧,引起党内爱国人士的不满和全国人民的愤怒。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形势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抗战。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先后组织了淞沪战役、太原战役、台儿庄抗战和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对挫败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起了很大作用。然而1938年武汉失守以后,党内亲日派汪精卫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派则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实行民主的强烈愿望,在美帝国主义支援下,发动了全面内战,妄图依靠武力消灭人民革命力量,达到天下大治。然而民心丧尽的国民党虽然拥有几百万武装,终经不住人民战争的伟力,只抵挡了两三年就全面彻底地失败了,其残部于1949年去了台湾。1975年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台湾病逝,其子蒋经国继任国民党主席,继续其在台湾的统治。蒋经国逝世后由李登辉继任。中国国民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很不相同的。总的说来,可以1927年“4.12”和“7.15”分界,此前是以孙中山为领袖的革命党,建立了两大业绩:一是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二是制定三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此后,虽然也有过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合作,并且在抗战初期的表现也是积极的,但总的说来,国民党已经不是革命政党,而是反革命政党了,因而最终被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所推翻。

☚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国民党zhong guo guo min dang

Nationalist Party of China

中国国民党

Nationalist Party of China; the Kuomintang

中国国民党

中国重要政党之一,孙中山创立。其前身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孙中山为总理。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该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后,内部发生分裂,形成了“西山会议派”,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6年1月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7月,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策,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汪精卫与之合流,在全国建立起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此后,该党变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反动集团,全面推行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第。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国民党内部还先后发生分裂,出现了以汪精卫为首的“改组派”,以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和以胡汉民、孙科为首的“再造派”。从1927年至1937年的10年间,国民党内各派新军阀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混战,同时坚持全面“剿共”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把东北三省和华北的大片国土让给日本帝国主义。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国民党被迫采取积极抗战的态度。1938年武汉、广州沦陷后,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公开投敌,充当汉奸;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转向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包围和封锁,并先后发动了晋西事变、皖南事变等反共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并依赖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悍然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国民党内的几个民主派别在香港组成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布与中共合作。1949年,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被人民推翻,同年12月11日,其中央党部迁往台湾。迁台后,由于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逐步发生变化,对该党性质有所影响。该党于1938年3月设总裁,以取代总理的职权,并选举蒋介石为总裁。迁台后,该党先后召开七次代表大会,蒋介石继续任总裁至1975年病故。同年4月28日,该党废总裁制为主席制,由蒋经国任主席。1988年蒋经国病故, 由李登辉继任此职。该党在台湾的归属问题上,承认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反对台湾独立,强调中国必须统一。1987年台湾国民党当局虽然宣布“开放党禁”,实际上该党仍然是台湾唯一的执政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