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耐受
先后连续给与相同剂量的一些药物或强激动剂,如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一般每次都引起大小相同的反应。但有些药物在短时间内重复给与而机体反应减弱,最后虽然剂量很大也不能得到原来的反应。此现象称为快速耐受或急性耐受。“快速耐受”与“耐受”现象之分为:前者指反应很快(如几小时)减弱,后者指作用的减弱需要较长时间(如数天或更长,见“耐受性”条)。如给狗注射一个剂量的海葵(Anemone)提取物后,血压急剧下降,动物很快死亡。但如果动物不死,并能很快恢复,则注射第二个剂量时不引起任何反应。因海葵提取物含蛋白质,静脉注射后引起组胺大量释放,注射第二剂量时,因已没有组胺释放,就再无组胺的反应了。这是最早观察到的快速耐受现象。熟知的快速耐受是给麻醉狗静脉注射麻黄碱后,血压升高的反应很快减弱,这种快速耐受形成的原因,最初认为是麻黄碱直接作用于效应器的受体,使之很快饱和所致。后来的研究表明麻黄碱的升压作用是由于置换了神经末梢结合点上的去甲肾上腺素,使之进入细胞外液,此内源性神经递质再作用于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部位以产生作用。交感神经末梢虽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储存,但可供这类药物置换的并不多,所以连用几次后,作用就很快消失。其实,麻黄碱快速耐受性的形成,可能两种机制都有。其他结构和麻黄碱相似的化合物,如苯丙胺和α-甲基酪胺,也有快速耐受现象。
另一类型的药物仅直接作用于效应器受体也引起快速耐受现象,如给麻醉动物静脉注射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因与小动脉和微血管上的受体直接结合而引起收缩,使血压升高,如在短时间内连续注射,也引起快速耐受。这是因为血管加压素与受体的结合物解离较慢,重复注射时部分受体仍被占据,参与新的结合反应的受体减少,所以作用减弱。神经节对烟碱兴奋作用的快速耐受现象可能也有这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