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仙人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仙人杖 【概况】: 异名 退秧竹(《岭南采药录》),瘪竹(《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 为禾本科刚竹属植物的幼竹茎秆。刚竹属全世界有50余种;除少数种外,中国均产。 原植物 正品为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 var.henonis(Miff)Stapf(P.henryi Rendle)。另有数种也较广泛同等入药: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 Carr.ex A.et C.Riviere。刚竹P.viridis(Young)McClure。桂竹P.makinoi Hayata。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Keng)Keng f.(Arundinaria amara Keng) 历史 本品始载于唐《本草拾遗》,曰:“此是笋欲成竹时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 苦竹,桂竹多生此。《岭南采药录》曰:“治肌肤水肿。”实际上在刚竹属中的多数竹种均有在成竹时有立死呈黑色的现象,可见古代的仙人杖,是指刚竹属多种竹而言。 苦竹与淡竹的主要区别为竹秆每节非两分枝而有3至数分枝。 笋期5~7月。(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木科》.56页.图25)生于向阳山坡或山谷平原。 分布于长江流域。 余项参见“竹茹”条。 。【化学】:含有1.4-苯甲酸-2-羟甲酯、香草醛、4-羟基苯乙酮、对苯二酸、4-羟基苯甲酸、无羁萜(软木三萜酮Friedelin)等。 参考文献 CA 1989;110∶141363x 【药性】: 性味 咸,平。 ❶ 《本草拾遗》:“咸,平。” 主治 反胃,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❶ 《本草拾遗》:“哕气呕逆,小儿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烧灰研末。外用:煎水熏洗。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岭南采药录》:“治脚气:退秧竹和赤小豆煎水,先熏后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