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zhongguo yuanshi shehui dejiaoyu

一般说来,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劳动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专门的组织形式,表现为自然形态。我国原始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三个时期。
❶处于原始群时期的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石器,知道使用火。他们的生活极其简单,只是依靠集体力量战胜自然界的困难和野兽的威胁,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以满足全体成员的共同需要。因此,他们需要教育后代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劳动工具、团结互助进行集体劳动,以保证集体的生活和安全。他们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语言,极大地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肌体的完善,为教育创造了条件。于是,在劳动和生活的实践中,产生了原始形态的教育。
❷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传说中的神农时期)。原始农业和家庭饲养业成了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此外还兼营渔猎。细石器、骨器和陶器代表了这时的生产水平,此时还产生了原始艺术和宗教。在西安半坡村的公社遗址中心,有一所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氏族集会、节日庆典、宗教活动都在此举行。氏族的青少年正是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受到氏族风俗传统的教育。这座大房子,大约就是传说中称为“大教之宫”的“明堂”。传说“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白虎通》卷一),“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尸子》),“神农耕而作陶”(《太平御览》引《周书》佚文)、“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卷一)等,反映的正是远古从原始人群进入母系氏族公社以后的生产和教育的历史。
❸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农业、畜牧业有了发展,生产工具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复杂,道德观念、风俗以及习惯法、原始宗教都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还随之出现了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巫”,他本身就是教育的产物,又逐渐成为从事教育的专门人才。在这些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开始走向有意识、有目的状态,与其他社会现象有了某些分化。“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温”(《初学记》卷二十四引《白虎通》佚文)、“黄帝见百物,始穿井”(《初学记》卷七)、“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古史考》)、“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术、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史记·历书》索隐引《系书》),这些传说,都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多方面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教育的内容。
原始社会自然形态的教育,有如下特点:
❶原始社会没有私人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除了由于年龄和性别以及分工需要引起的差别外,没有阶级差别。
❷教育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进行,直接为社会的生产生活服务。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就是把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产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并使其懂得氏族的传统、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具有克服困难,战胜自然威胁的精神和能力,成为合格的氏族成员。
❸教育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实际操作和长者身授。

☚ 中国教育史   成均、庠、序、校 ☛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从原始人群产生时起,经过氏族社会的时期而发展。原始社会末期设置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官员,学校的萌芽出现,如“庠”的组织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校萌芽。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神话等。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具有普及性和平等性; 具有社会性,但仍不同生产活动分离。同政治、宗教、艺术也有紧密的联系。通过语言、口耳相传和实际行动的模仿传授知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很简单。原始社会末期,教育逐渐带有淡薄的阶级性。

☚ 中国古代学校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 ☛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从原始人群产生时起,经过氏族社会的时期而发展。原始社会末期设置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官员,学校的萌芽出现,如 “庠”的组织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校萌芽。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神话等。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具有普及性和平等性;具有社会性,但仍不同生产活动分离。同政治、宗教、艺术也有紧密的联系。通过语言、口耳相传和实际行动的模仿传授知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很简单。原始社会末期,教育逐渐带有淡薄的阶级性。

☚ 中国古代学校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 ☛
000056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