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尼泊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尼泊尔Neoal国名。中国汉、元两朝史籍译称尼波罗,宋朝称泥婆罗,明朝称尼八剌、尼巴勒,清朝称廓尔喀。在今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部内陆,中国和印度之间。其名源于尼瓦尔语,意为中间的国家。公元前即已立国。公元4或5世纪建立梨车王朝。 7世纪中叶开始与中国交往。13~18世纪建立马拉王朝。18世纪中叶建立沙阿王朝。1814~1816年英国侵入,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1950年英国被迫放弃在尼泊尔的特权。1959年定为印度教君主国。首都加德满都。 尼泊尔ní bó ěr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的一个国家。[英] Nepal。1848年徐继畬《瀛环志略》卷三:“尼泊尔,首城名加德满都,一作甲土,又作阳布,其国都也。” 尼泊尔亚洲南部内陆山国,全称尼泊尔王国。1769年沙阿王朝统一尼泊尔并延续至今。1923年英国放弃在尼特权,承认尼独立。国土面积147181km2。人口2210多万(1998年估计)。首都加德满都。1955年8月1日与中国建交。全境多山,山地约占全国面积80%,其中50%地区海拔在1000m以上。7600m以上的高峰达50余座,有“高山王国”之称。大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北部,海拔达7000m以上。境内8000m以上山峰有道拉吉里峰(8172m)、马纳斯卢峰(8156m)、安纳布尔纳峰(8078m)等,其中位于中尼边境上珠穆朗玛峰(尼泊尔称萨加玛塔峰)8844.43m,是世界第1高峰。气候和自然植被受地形制约,垂直地带性明显。大致海拔4800m以上为永久积雪区。4000~4800m为高山草地带,最热月气温不超过10℃,年降水量约500mm。1500~4000m为阔叶—针叶林带,气温变化于0~37℃之间,年降水量1500mm。河谷地区1月气温在4~10℃之间。年降水量可达1500~2000mm。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水力资源丰富,水电蕴藏量为8300万kW,约占世界水电蕴藏量的2.3%,其中2700万kW可发展水力发电。1997/1998年度国内生产总值2934.6亿卢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815卢比。1997/1998年度汇率:1美元=68卢比(尼货币)。工业基础薄弱,主要有制糖、纺织、皮革制鞋、食品加工等。1997/1998年度农业产值为1108亿卢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耕地面积为326.7万hm2。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徒步旅游和登山旅游均较发达。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1997/1998年度前8个月旅游外汇收入占同期总外汇收入的11.4%。交通运输以公路和航运为主。到1998年9月,尼公路总长11867km,其中沥青路面3660km,占总长的30.8%。铁路总长52km。有机场46个。除首都有1国际机场外,其余均为简易机场。全国共有32架飞机。至1997年5月,共有小学22994所,学生364.4万人,教师96815人;中学8293所,学生124万人,教师41684人;大学3所,学生10.69万人。识字率为27%。尼泊尔2005年3月人口2479万。国王生日(相当于国庆节)7月7月。2003/2004财年国内生产总值5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9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6%。通货膨胀率5%。工业、农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40%。 尼泊尔 尼泊尔Niboer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国土呈长方形,东西长达880余公里,南北平均宽约170公里,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 800万。虽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但现在信仰印度教的人占全国人口的85%,信仰佛教的人只占13%。尼泊尔语为国语,通行英语。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国,山地占国土的4/5。海拔6 000米以上的高峰多达200余座,8 000米以上的高峰有9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中、尼边境上,尼泊尔人称之为“萨加—玛塔”,意为“通天之峰”。北部群山终年积雪,是登山和旅游胜地。南部为海拔200米左右的平原。在不足200公里的距离内,地表由海拔8 000多米直降到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变化之巨实属罕见。多河流,高山狭谷,河水湍急,富水力资源。平原与河谷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北部山区为高山气候。森林覆盖率达30%。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90%,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自给有余。经济作物有黄麻、甘蔗、烟草、茶叶等。工业仅限于农林牧产品的加工和日常用品的生产,手工生产比重高。谷物、黄麻、羊毛、皮革和牲畜可供出口。首都加德满都坐落在中部河谷中,四周林木苍翠,风景秀丽;市内寺庙鳞次栉比,大小寺庙共有2 700多座,被誉为“寺庙之城”;是农牧产品集散地,手工业著名。 尼泊尔 ☚ 巴基斯坦 西亚 ☛ 尼泊尔Nepal南亚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1750万(1987年)。居民多信印度教。首都加德满都。北为高山,中为河谷,南有平原。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中尼边界上。气候南北差异和垂直变化显著。农业国。登山旅游业较盛。 尼泊尔南亚内陆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面积14.72万平方千米,人口1846.2万(1991年),兵力3.5万(1990年)。1955年8月1日与中国建交。1960年4月28日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尼泊尔 尼泊尔全称为尼泊尔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邻中国,西部、南部、东部与印度接壤,面积14.1万平方公里 (1986年),是一个多山的内陆国家。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地,中部河谷,南部平原三个地区。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南部平原占全国总面积的17%。北部高山区海拔4800米以上,终年积雪。境内多高峰,座落在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 (尼称萨伽玛塔峰) 为世界第一高峰。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国西藏,向南流入印度恒河。在南部平原区有沙普塔科西河。甘达基河、卡尔纳利河。气候大致分为北部高寒、中部温带、南部亚热带三个气候区。全年分热季 (4-6月)、雨季 (7-10月)、冷季 (11月-次年3月)。北部冷季最低气温约零下40℃,南部热季最高气温达45℃。年平均降水量北部约为500-600毫米,中部约为1500毫米,南部约为2300毫米。全国人口1750万人 (1987年),有30多个民族,主要有廓尔喀族、尼瓦尔族、古鲁族、拉伊族、林布族、苏奴瓦尔族、达芒族、马嘉尔族、谢尔巴族、塔鲁族等。尼泊尔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居民89.5%信奉印度教,5.3%信奉佛教,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首都为加德满都。尼泊尔旅游业比较发达。 ☚ 尼罗河 尼加拉瓜 ☛ 尼泊尔Nepal全称尼泊尔王国。南亚内陆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其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2300万(1998年底),首都加德满都,货币名称尼泊尔卢比。尼泊尔属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98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2亿美元,人均为150美元,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可耕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甘蔗、黄麻、茶叶等。工业相对薄弱。主要工业为农、林、牧产品的加工工业,如食品、黄麻、皮革、茶叶等。采矿业规模比较小,主要是铜、铁和云母等矿石的开采与加工。工业产值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很小,1986~1987年度,工业产值仅占GDP的4.8%。出口商品主要有:大米、黄麻、木材、油料、皮革、羊毛和手工业制品;进口商品主要是:石油制品、建筑材料、交通工具、机电设备、零配件及生活日用品。由于进口大于出口,外贸基本上是逆差。长期接受英国、印度、美国、日本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经济援助。1997年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300万美元,外债总额为23.98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4.02亿美元,进口额为17.16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48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14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1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99位。该年的国际储备总额为8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