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一) 索引(一)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 | 战时内科学 | | 战时内科学 | 1 | 战时传染病管理 | 1 | 战时部队预防接种 | 4 | 战时卫生流行病学侦察 | 5 | 流行性感冒 | 6 | 流行性腮腺炎 | 7 | 流行性出血热 | 8 | 新疆出血热 | 11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12 | 森林脑炎 | 14 | 病毒性肝炎 | 15 | 流行性斑疹伤寒 | 18 | 地方性斑疹伤寒 | 20 | 恙虫病 | 20 | 战壕热 | 22 | 钩端螺旋体病 | 22 | 回归热 | 25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25 | 伤寒与副伤寒 | 27 | 炭疽 | 28 | 布鲁菌病 | 29 | 鼠疫 | 31 | 感染性腹泻 | 32 | 疟疾 | 35 | 血吸虫病 | 37 | 丝虫病 | 38 | 上呼吸道感染 | 40 | 肺炎球菌肺炎 | 40 |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 | 40 | 葡萄球菌肺炎 | 40 |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 41 | 支原体肺炎 | 41 | 军团菌肺炎 | 41 | 生物战剂引起的肺炎 | 41 | 化学战剂引起的肺炎 | 42 | 肺脓肿 | 42 | 肺结核 | 43 | 胸膜炎 | 44 | 肺吸虫病 | 44 | 急性呼吸衰竭 | 45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46 | 风湿病 | 46 | 心肌炎 | 48 | 急性心包填塞症 | 49 | 心律失常 | 49 | 急性心力衰竭 | 51 | 心原性休克 | 53 | 高血压病 | 54 | 心脏官能症 | 55 | 心跳骤停的急救 | 56 | 急性胃肠炎 | 57 | 急性腹痛 | 58 | 慢性上腹痛 | 60 | 慢性腹泻 | 61 | 胃肠官能症 | 63 | 尿路感染 | 64 | 急性肾炎 | 65 | 急性肾功能衰竭 | 66 | 精神性多饮多尿症 | 68 | 贫血 | 68 | 出血性疾病 | 70 | 营养不良性水肿 | 73 | 维生素A缺乏病 | 74 | 脚气病 | 74 | 核黄素缺乏病 | 75 | 烟酸缺乏病 | 76 | 坏血病 | 76 | 一氧化碳中毒 | 77 | 四乙基铅中毒 | 78 | 毒蕈中毒 | 79 | 木薯中毒 | 79 | 发芽马铃薯中毒 | 80 | 有毒鱼类中毒 | 80 | 蛇毒中毒 | 81 | 虫螫中毒 | 81 | 电震 | 82 | 溺水 | 83 | 急性放射病 | 83 | 高原适应不全症 | 85 | 中暑 | 86 | 低温病 | 88 | 雪盲 | 89 | 面神经炎 | 89 | 脑神经外伤后遗症 | 89 | 多发性神经炎 | 90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 90 | 脊神经根炎 | 91 | 坐骨神经痛 | 91 | 横贯性脊髓病 | 92 | 外伤后脊髓空洞症 | 93 | 外伤后细菌性脑膜炎 | 93 | 外伤后迟发性脑脓肿 | 93 | 外伤后脑脊髓蛛网膜炎 | 94 | 散发性脑炎 | 95 | 脑出血 | 96 | 外伤后迟发性脑出血 | 97 |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 98 | 脑血栓形成 | 98 | 外伤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 99 | 外伤性椎动脉血栓形成 | 100 | 脑脂肪栓塞 | 100 | 脑气体栓塞 | 100 | 外伤后静脉窦血栓形成 | 100 | 外伤后脑动脉瘤 | 101 | 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 102 | 急性缺氧性脑病 | 102 | 急性感染中毒性脑病 | 103 | 脑实质外伤后遗症 | 103 |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 | 104 | 红斑性肢痛 | 104 | 灼性神经痛 | 105 | 植物神经反射亢进症 | 105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 105 | 头痛 | 106 | 外伤后头痛 | 107 | 眩晕 | 108 | 外伤后眩晕 | 109 | 癫痫 | 109 | 外伤后晚期癫痫 | 111 | 晕厥 | 111 |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 | 112 | 外伤后迟发性颅内压增高 | 112 | 外伤后正压性脑积水 | 113 | 残肢痛 | 114 | 幻肢痛 | 114 | 战时精神疾病 | 114 | 战时癔症 | 114 | 战时神经衰弱 | 115 | 战时强迫性神经症 | 116 | 战时恐怖性神经症 | 116 | 战时焦虑性神经症 | 116 | 战时神经症性自动症 | 117 | 战时反应性精神病 | 117 | 战时脑外伤后综合征 | 118 | 战时脑外伤性精神病 | 118 | 战时感染性、 中毒性精神障碍 | 119 | 战时烧伤后精神障碍 | 119 | 战时精神分裂症 | 119 | 战时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 120 | 创伤周围湿疹 | 120 | 接触性皮炎 | 120 | 荨麻疹 | 121 | 细菌性皮肤病 | 121 | 皮肤霉菌病 | 122 | 药疹 | 123 | 疥疮 | 123 | 凹陷性角质溶解症 | 124 | 结节性痒疹 | 124 | 多汗症 | 124 | 隐翅虫皮炎 | 124 | 斑秃 | 124 | 冻疮 | 125 | 日晒伤 | 125 | 汉英战时内科学词汇 | 126 | 英汉战时内科学词汇 | 138 | 索引 | 150 |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写说明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一) 索引(一)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 | 肿 瘤 学 | | 肿瘤学 | 1 |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2 | 恶性肿瘤的起源、 生长和演进 | 3 | 恶性肿瘤的“自发”消退与逆转 | 4 | 细胞增殖动力学 | 5 | 细胞动力学参数 | 5 | 癌的病因与促癌因素 | 7 | 物理因素与恶性肿瘤 | 7 | 化学因素与恶性肿瘤 | 9 | 病毒与恶性肿瘤 | 15 | 寄生虫与恶性肿瘤 | 17 | 霉菌与恶性肿瘤 | 18 | 遗传因素与恶性肿瘤 | 19 | 激素失调与恶性肿瘤 | 21 | 营养因素与恶性肿瘤 | 23 | 肿瘤抗原 | 24 | 肿瘤免疫原性 | 24 | 肿瘤的细胞免疫反应 | 25 | 肿瘤的体液免疫反应 | 27 |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理 | 27 | 肿瘤的免疫监视 | 28 | 肿瘤流行学 | 28 | 肿瘤统计资料的来源 | 29 | 肿瘤流行学的调查研究 | 29 | 肿瘤统计常用指标 | 30 | 肿瘤的发病和分布 | 31 | 肿瘤高危人群 | 32 | 恶性肿瘤地理分布 | 32 | 肿瘤预防 | 33 | 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国际肿瘤会议 | 34 | 国际肿瘤研究所(IARC) | 34 | 国际协作委员会(CICA) | 35 | 国际肿瘤研究资料库(ICRDB) | 35 | 综合性肿瘤中心 | 36 | 细胞增生 | 36 | 肿瘤的起源 | 37 | 癌前病变 | 37 | 肿瘤的一般形态 | 37 | 肿瘤的一般结构 | 38 | 肿瘤的生长方式 | 38 | 恶性肿瘤的播散 | 39 |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40 | 肿瘤的良、 恶性 | 40 |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 40 | 上皮性肿瘤 | 41 | 间叶性软组织肿瘤 | 43 | 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 | 45 | 癌旁组织的超微结构 | 47 | 肿瘤的超微结构与鉴别诊断 | 48 | 肿瘤的组织化学变化 | 49 | 肿瘤诊断 | 50 | 恶性肿瘤的TNM分类法 | 52 | 头颈部肿瘤X线诊断 | 52 | 胸部肿瘤X线诊断 | 53 | 胃肠道肿瘤X线诊断 | 53 | 肝、 胆肿瘤X线诊断 | 54 | 胰腺肿瘤X线诊断 | 54 | 乳腺肿瘤X线诊断 | 55 | 泌尿道肿瘤X线诊断 | 55 | 女性生殖器肿瘤X线诊断 | 55 | 恶性淋巴瘤X线诊断 | 56 | 骨肿瘤X线诊断 | 56 | 颅脑和脊髓肿瘤X线诊断 | 56 | 电算X线体层摄影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 | 57 | 内窥镜检查 | 58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60 | 上消化道纤维镜检查 | 61 | 肿瘤的生化诊断 | 62 | 酶学与肿瘤诊断 | 64 | 血清蛋白与肿瘤诊断 | 66 | 临床细胞学 | 66 | 脱落细胞的形态 | 69 | 肿瘤病理诊断及方法 | 70 | 放射性核素诊断肿瘤 | 71 | 核素标记的肿瘤定位剂 | 72 | 放射性核素显象 | 72 | 乳腺癌甾体激素受体测定 | 73 | 肿瘤的超声诊断 | 73 | 热图与肿瘤 | 78 | 肿瘤的免疫诊断 | 79 | 肿瘤的治疗 | 80 | 肿瘤的外科治疗 | 81 | 肿瘤的治愈性手术 | 83 | 肿瘤的姑息切除术 | 84 | 淋巴结清除术 | 85 | 肿瘤外科的辅助治疗 | 86 | 肿瘤术后复发 | 86 | 残余癌 | 86 | 放射源的种类和照射方法 | 87 | X线治疗机和医用加速器 | 88 | 高线性能量传递射线 | 89 | 射线剂量学 | 90 | 临床剂量学 | 92 | 放射防护 | 94 | 临床放射生物学 | 95 | 放射损伤与修复 | 96 | 细胞及细胞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 99 | 加强放射治疗效果的途径 | 101 | 离体细胞的放射效应 | 101 | 肿瘤的放射治疗 | 103 | 放射的综合治疗 | 105 |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 | 105 |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 107 | 肺癌的放射治疗 | 108 | 纵隔瘤的放射治疗 | 108 | 胃癌的放射治疗 | 108 | 肝、胆、胰肿瘤的放射治疗 | 109 |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 109 | 淋巴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 | 110 |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 | 111 | 子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 112 | 皮肤癌的放射治疗 | 113 | 软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 | 113 | 骨肿瘤的放射治疗 | 113 | 神经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 | 114 | 肿瘤的药物治疗 | 115 | 抗癌药筛选的方法学 | 117 | 抗癌药的临床前药理研究 | 118 | 抗癌药的临床试用研究 | 118 | 癌瘤药物治疗的药理学基础 | 119 | 抗癌药体内代谢规律 | 119 | 细胞动力学与药物治疗 | 120 | 植物抗癌药 | 121 | 烷化剂抗癌药 | 122 | 抗代谢抗癌药 | 125 | 抗生素抗癌药 | 126 | 激素、酶制剂、金属络合物等抗癌药 | 127 | 抗癌药的毒性反应 | 128 | 抗癌药的给药途径 | 131 | 抗癌药的疗效问题 | 133 | 肿瘤免疫治疗 | 134 | 肿瘤的内分泌治疗 | 136 | 索引 | 139 | 汉英肿瘤学词汇 | 147 | 英汉肿瘤学词汇 | 158 |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写说明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一) 索引(一)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 | 推 拿 学 | | 推拿学 | 1 | 小儿推拿 | 2 | 推拿与穴位 | 2 | 推拿特定穴位 | 3 | 天门 | 8 | 五经 | 8 | 八卦 | 9 | 阴阳 | 9 | 六筋 | 10 | 三关 | 10 | 六腑 | 10 | 天河水 | 11 | 膏摩 | 11 | 一指禅推拿 | 11 | 法推拿 | 12 | 内功推拿 | 12 | 正骨推拿 | 12 | 指压推拿 | 14 |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法 | 14 | 自我推拿 | 16 | 腹诊推拿法 | 17 | 推拿手法 | 17 | 一指禅推法 | 20 | 法 | 20 | 擦法 | 21 | 推法 | 21 | 拿法 | 22 | 按法 | 22 | 摩法 | 23 | 揉法 | 23 | 摇法 | 23 | 扳法 | 24 | 捏脊法 | 25 | 感冒 | 26 | 头痛 | 26 | 眩晕 | 26 | 失眠 | 26 | 昏厥 | 27 | 呃逆 | 27 | 胸痹 | 27 | 原发性高血压病 | 28 | 哮喘 | 28 | 胆囊炎 | 28 | 胃脘痛 | 28 | 胃下垂 | 29 | 便秘 | 29 | 泄泻 | 29 | 颈椎病 | 30 | 落枕 | 30 | 漏肩风 | 31 | 急性腰扭伤 | 31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31 | 慢性腰痛 | 32 | 骨性关节病 | 32 | 强直性脊柱炎 | 32 | 椎骨错缝 | 33 | 骶髂关节扭伤(半脱位) | 33 | 四肢部伤筋 | 34 | 四肢骨折后遗症 | 34 | 狭窄性腱鞘炎 | 35 | 腱鞘囊肿 | 35 | 胸部迸伤 | 35 | 转筋(腓肠肌痉挛) | 35 | 跟腱挛缩 | 36 | 风寒湿痹 | 36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36 | 颞下颌关节紊乱 | 36 | 口眼斜 | 36 | 偏瘫 | 37 | 周围神经麻痹 | 37 | 假性近视 | 38 | 乳蛾 | 38 | 喉喑 | 38 | 经闭 | 39 | 痛经 | 39 | 乳痈 | 39 | 癃闭 | 40 | 小儿发热 | 40 | 小儿咳嗽 | 41 | 肺风痰喘 | 41 | 顿咳 | 41 | 小儿泄泻 | 41 | 小儿呕吐 | 42 | 疳积 | 43 | 小儿蛔虫团肠梗阻 | 43 | 惊风 | 43 | 夏季热 | 44 | 疰夏 | 44 | 夜啼 | 44 | 遗尿 | 45 | 共同性斜视 | 45 |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 45 |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 45 |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 46 | 小儿脱肛 | 46 | 推拿练功 | 46 | 小儿推拿歌赋 | 54 | 古代推拿著作简介 | 55 | 索引 | 60 |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一)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一) 索引(一)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 | 气 功 学 | | 气功学概论 | | 气功学 | 1 | 阴阳五行学说 | 5 | 八卦学说 | 6 | 脏腑学说 | 9 | 经络学说 | 10 | 性命学说 | 13 | 精、气、神 | 13 | 气、血、津液 | 15 | 天人相应与练功选时 | 16 | 练功基本方法 | 18 | 练功要领 | 21 | 查功与指导 | 22 | 气功护理 | 23 | 练功反应 | 23 | 练功偏差 | 25 | 练功注意事项 | 25 | 行气玉佩铭 | 26 | 马王堆汉墓导引图 | 26 | 气功术语 | | 炼意 | 27 | 入静 | 27 | 正念 | 27 | 真意 | 27 | 意守 | 27 | 存想 | 27 | 内观 | 28 | 练功杂念 | 28 | 昏沉 | 29 | 执着 | 29 | 心息相依 | 29 | 胎息 | 29 | 闭息 | 29 | 真息 | 30 | 踵息 | 30 | 丹田呼吸 | 30 | 体呼吸 | 30 | 潜呼吸 | 30 | 食气 | 31 | 内丹 | 31 | 还丹 | 31 | 小周天 | 32 | 大周天 | 32 | 河车搬运 | 33 | 炼己 | 33 | 筑基 | 33 | 凝神入气穴 | 33 | 丹田 | 33 | 玄牝 | 34 | 坎离 | 34 | 龙虎 | 35 | 铅汞 | 35 | 火候 | 35 | 进阳火 | 36 | 退阴符 | 36 | 沐浴 | 36 | 子时 | 37 | 三关 | 37 | 上下鹊桥 | 37 | 五气朝元 | 38 | 和合四象 | 38 | 四字诀 | 38 | 握固 | 38 | 赤龙 | 38 | 八触 | 38 | 动象 | 39 | 恬惔虚无 | 39 | 胎食 | 39 | 布气 | 39 | 气功功种与功法 | | 静功 | 40 | 六字气诀法 | 40 | 昙鸾服气法 | 41 | 止观法 | 41 | 六妙法 | 42 | 无生经导引法 | 43 | 禅观法 | 43 | 黄帝内视法 | 43 | 彭祖导引法 | 43 | 墨子行气法 | 43 | 幻真服内元气诀 | 43 | 治万病坐功诀 | 44 | 李奉时服气法 | 45 | 王说山人服气法 | 45 | 张果服气法 | 45 | 延陵君炼气法 | 46 | 服日月光芒法 | 46 | 华山十二睡功诀 | 46 | 修内丹法秘诀 | 46 | 苏东坡养生诀 | 47 | 存想五气防疫法 | 47 | 长生一十六字诀 | 47 | 太清调气法 | 47 | 京黑行��法 | 47 | 修真旨要服气法 | 48 | 类修要诀小周天 | 48 | 类修要诀调息法 | 48 | 呼吸静功妙诀 | 48 | 运功规法 | 49 | 因是子静坐法 | 49 | 郭沫若静坐法 | 50 | 意气功 | 50 | 内养功 | 51 | 强壮功 | 51 | 放松功 | 52 | 松静功 | 53 | 默想法 | 53 | 太极内功 | 54 | 健身桩功 | 55 | 虚明功 | 56 | 虚静功 | 57 | 诱导功 | 57 | 六合心意内功 | 57 | 铜钟功 | 58 | 真气运行法 | 58 | 空松功 | 59 | 一指禅功 | 60 | 自然呼吸法慢步行功 | 62 | 风呼吸法快步行功 | 63 | 瑜伽术 | 65 | 冈田静坐法 | 65 | 藤田静坐法 | 66 | 生物反馈疗法 | 67 | 动功 | 67 | 五禽戏 | 67 | 五脏导引法 | 68 | 老子按摩法 | 68 | 天竺国按摩法 | 69 | 白云子导引法 | 69 | 赤松子导引法 | 69 |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 | 69 | 玄鉴导引法 | 69 | 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 | 70 | 八段锦 | 70 | 灵剑子导引法 | 71 | 十二段锦 | 71 | 十六段锦 | 72 | 养生十六宜 | 72 | 导引却病歌诀 | 73 | 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势 | 74 | 易筋经 | 75 | 延年九转法 | 76 | 寿人经 | 76 | 四时颐养导引法 | 76 | 老人导引法 | 77 | 沈钧儒健身法 | 77 | 保健功 | 78 | 峨眉十二桩 | 78 | 大调手 | 79 | 分行外功法 | 79 | 和气功 | 81 | 拍击脏腑法 | 82 | 却病延年二十势 | 83 | 七星功 | 83 | 固精法 | 85 | 自发动功 | 85 | 静动气功 | 86 | 气动功 | 86 | 太极拳 | 87 | 气功临床应用 | | 不寐 | 87 | 眩晕 | 88 | 虚劳 | 89 | 消渴 | 90 | 积聚 | 90 | 心悸 | 90 | 痉证 | 91 | 感冒 | 91 | 咳嗽 | 91 | 目昏 | 92 | 迎风流泪 | 92 | 耳鸣 | 93 | 耳聋 | 93 | 鼻渊 | 93 | 口苦咽干 | 93 | 口舌生疮 | 93 | 喉痹 | 94 | 胁痛 | 94 | 背痛 | 94 | 腰痛 | 95 | 半身不遂 | 96 | 阳萎 | 96 | 遗尿 | 96 | 小便频数 | 97 | 淋症 | 97 | 溺管泄气……97 | | 大便秘结 | 97 | 尾闾堕气 | 98 | 疝气 | 98 | 神经衰弱 | 98 | 遗精 | 98 | 肺结核 | 99 | 阻塞性肺气肿 | 99 | 支气管哮喘 | 99 | 矽肺 | 100 | 慢性单纯性鼻炎 | 100 | 高血压病 | 100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 101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101 | 脑动脉硬化 | 101 | 胃、 十二指肠溃疡 | 101 | 胃下垂 | 102 | 胃粘膜脱垂 | 102 | 慢性胃炎 | 102 | 便秘 | 103 | 病毒性肝炎 | 103 | 糖尿病 | 103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103 | 子宫脱垂 | 103 | 慢性盆腔炎 | 104 | 闭经 | 104 | 痛经 | 104 | 绝经期综合征 | 104 | 青光眼 | 104 | 气功原理研究 | | 气功原理研究 | 105 | 主要参考书目 | 109 | 索引 | 112 | 彩图 | |
☚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索引(一)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写说明 ☛ 00005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