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在规划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时候,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点,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理论。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这番重要论述不仅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分配理论,而且还包含着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政策,即邓小平实际已表达出的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思。
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应该注意的两个 “大局” 问题。他明确提出: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邓小平既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采取空间上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又清醒地看到了区域经济长期不平衡发展带来的弊端,并针对这种弊端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区域经济的不平衡问题,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这个战略理论所规划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是,以空间上的沿海发达区域经济优先发展,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启动力量。在一定时间内,一部分地区优先发展起来了,一部分地区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就会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确定了发展战略之后,还必须决定优先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邓小平首先以东南沿海地区作为优先发展地区,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开展重点,并进行了周密的战略部署。首先是创建经济特区。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一次听取广东省汇报上,提出了办特区的问题。1979年7月,中央就决定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特区。1980年5月正式定名为 “经济特区”。对于创办特区,邓小平作了这样的阐述: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搞经济特区,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开始的时候广东提出搞特区,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当时我们决定先搞深圳经济特区,除了深圳以外,还有珠海、汕头、厦门。一共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省占了三个,福建省占了一个。”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9页)何谓经济特区? 简单说,就是在我国选择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适当同国内经济隔开,给外商以减、免关税和其它一些优惠条件,吸引外商来特区投资设厂和举办其它工商服务等企业。概括地说,经济特区 “特” 就 “特” 在: 主要靠引进利用外资发展; 经济活动的市场调节为主; 对外来投资者给以特别优惠和方便; 国家给特区较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等。对于经济特区的作用,邓小平认为: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他还指出: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1—52页)经过几年的实践,经济特区已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指出:“我们还要开放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2页)1987年,邓小平又指出: “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9页)海南岛特区将采取更加特殊的政策,它的创立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实行开放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次,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区。邓小平在倡导建经济特区的同时,又提出要开放沿海城市,以适应进一步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广东、福建等地回京后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2页)这样,1985年初我国又进一步开放了大连、天津、上海、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1988年又建海南省并确定为经济特区,这就使邓小平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战略构想得以实现。但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不是目的,只是实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让这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总之,邓小平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理论,是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上提出来的,它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邓小平经济战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必将沿着健康的轨道稳步、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