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桂海虞衡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桂海虞衡志

文集。宋范成大(1126—1193)撰。原书三卷,今存一卷。成大有《范石湖集》已著录。淳熙二年(1175)作者由广南入蜀,沿途所见,或登临游赏所采风土人情,萃为一编成是书。共十三篇: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蛮。每篇前有小序,各述其地之所有。此书所足珍贵者记有大量少数民族风俗历史,记事详赡准确,笔致新颖动人。为研究壮、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学、风俗历史之重要资料。《文献通考》中“四裔考”引此书资料甚多,《永乐大典》所收资料亦多于今本内容,颇有文献价值。有明刻本,《百川学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一九八四年广西民族出版社收入《桂苑书林丛书》,出版齐治平《桂海虞衡志校补》本,此本前有齐氏前言,后附《宋史·范成大传》及范氏游桂林诗赋诸作,为较好通行本。

桂海虞衡志

地理杂志。南宋范成大(1126—1193)撰。原三卷,今一卷。成大有《吴郡志》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知静江(今广西桂林)知府后,赴任途经四川,追记昔游而作,约当淳熙二年(1175)成书,原编已佚,仅传辑本,约三十一万余字。分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蛮等十三志。每志有小序。所记风物土产,皆为方志所失载。如各种金石、香料、古代名酒、竹弓、弩、甲等兵器,饮器、乐器多有记述。备载孔雀、锦鸡、蛮马、大理马、郁林犬等珍贵禽兽,百余种花果竹木,其竹品一项所记多为奇异品种,如荡竹、涩竹、人面竹、钓丝竹、斑竹、猫头竹等。对桂林附近读书岩、伏波岩、白龙洞、水月洞、龙隐洞等十七岩洞。特别有关石灰岩洞、桂林灵川、兴安降雪线、及瘴气、荔枝的分布等记述均有重要地理意义。末附有关西南少数民族的记载,对研究古代瑶、黎等族的生活、风俗习惯等有一定意义。是书为最早比较系统地记载广西地质、地貌、气候和各种生物资源,对研究广西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颇有价值。有《古今说海》、 《说郛》等丛书本。1984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齐治平校补本。

《桂海虞衡志》

宋代范成大著。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郎官、处州知州、静江府知府兼广西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加大学士。南宋淳熙二年 (1175年) 撰《桂海虞衡志》三卷。对黎族历史多有记载,是研究黎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桂海虞衡志》

书名。南宋时期关于广南地区社会、民族、风土、物产等方面的分类志书。由南宋范成大(1126—1129,字至能,号石湖居士)所撰。范成大,曾任知静江府(设在今广西桂林市)知兼广南西路(今广西)经略安抚使,熟悉当地民族、风土、物产,于淳熙二年(1175年)由广南入蜀途中编写此书。原书三卷,后经明人所删,今仅存一卷十三篇。其内容包括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龟共13篇。卷首有序,每篇各有小序。此书对广西的动植物和矿产,第一次作了较系统的分类记载。对宋代广南瑶、黎、白、彝等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和风俗习惯也有较详细的记述。对安南(今越南)的社会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亦有记述。是研究南方民族史、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历史文献。

桂海虞衡志

书名。南宋范成大(1126—1193年,江苏吴县人,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撰。原书三卷,今存一卷十三篇。卷首作序,每篇另有小序。书成于淳熙二年(1175)。作者于乾道八年(1172)三月至淳熙二年任静江府(治所在今桂林市)知府兼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对当地的社会、风土人情比较熟悉。此书系作者于淳熙二年由广西入蜀途中回忆在桂期间见闻而作。全书富有真实感,所记共分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志蛮篇,其中《志蛮篇》记载广南西路(包括今广西及广东的海南岛)壮、瑶、黎等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和风俗习惯尤详。为研究南方民族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桂海虞衡志

桂海虞衡志

书名。宋范成大(1126—1193)撰。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 (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市)知府,于淳熙二年(1175年)由广南入蜀,将途中所见录之成书。三卷,今仅存一卷。《文献通考》中 “四裔考”引此书近一卷,此外《永乐大典》也收入了一些内容。是书有明刻本、《百川学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广西民族出版社近年出版齐治平《桂海虞衡志校补》,增添了从古籍文献中辑出的部分内容,并还予以注释,是为最新版本。原书内容十三篇,有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蛮等诸篇,其中对少数民族历史、风俗也有记述。

☚ 岭表录异   炎徼纪闻 ☛
桂海虞衡志

桂海虞衡志

宋代广西风志。原为二卷。南宋范成大著。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户曹。后任吏部郎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起居郎、资政殿代理大学士、中书舍人、静江府知府、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明州知州、端明殿学士,等等。为南宋名臣,忠直而有才干。在朝廷任职期间,曾提出一些改革弊政的建议,获准施行,取得一些较好效果;任地方官时,采取了一些为民兴利除害的措施,博得百姓的爱戴。特别是他使金不屈、冒死力争改变南宋皇帝对金国君主的跪拜受书礼,以及他谏阻宋孝宗任用奸佞外戚做签书枢密院事(军务要职),敢于触犯皇帝及权贵,表现出崇高气节,深为时人称赞。他还是南宋四大诗家之一,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生动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家的岁时风俗、劳动生活以及思想感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范成大任知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广西经略安抚使两年期间,留心吏治,询访当地风土民情,分门别类,撰成《桂海虞衡志》,为广西地方史志中最有系统之作。全书分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等十三篇,以类相从,简要地叙述了广西地区的山川风物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四库全书提要》称此书“诸篇皆叙述简雅,无夸饰土风,附会古事之习,亦颇有考证”。虽然也指出了它的不够完备之处,如“志岩洞仅去城七八里内尝所游者,志金石准《本草》之例,仅取方药所须者,志蛮仅录声闻相接者”。但此书本非“通志”之类的著作,而且亡佚已多,非复原书之旧,因此不能苛求。一般的封建官吏对少数民族总是抱有歧视偏见,动辄以武力弹压。而范成大则不“鄙夷”广西人民,人民也“信其诚,相戒毋欺侮”,双方相处得很好。即使后来他“徙镇全蜀”,到了“名都乐国”,却依然“惓惓于桂林”。
书中所记事物,足以证经考史,并资博物多闻。例如,《大戴礼记·明堂位》载:“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也,此天子之路寝也。”初读会以为这是夸张祥瑞的神话传说。然此书中的《志草木》载:“大蒿,容、梧道中久无霜雪处,年深滋长,大者可作屋柱,小亦中肩舆之杠。”这就完全可以证明大戴所记可信。
原本二卷,今本并为一卷,已缺佚其大半。《四库全书提要》曾指出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及《永乐大典》中有此书佚文,惜当时未及辑出。清末王仁俊有辑本,也只限于《文献通考》所有的部分。此书在各丛书中多有刻本,如《知不足斋丛书》、《古今说海》、涵芬楼《说郛》本。1984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齐治平校补的《桂海虞衡志》,将所有今天可以见到的佚文,都依照今本编次排比,分别补入。为了便于阅读,对较难理解的典故词语,酌加注释,另外辑录了《宋史·范成大传》、《〈范石湖集〉游桂诗、词赋》、《范成大桂林摩崖题刻》、《〈宋会要辑稿〉范成大奏稿四则》、《(宋)黄震〈黄氏日钞〉摘录》、《本书著录略考》等相关资料,作为附录,是目前较为完备的本子。

☚ 中吴纪闻   岭外代答 ☛

桂海虞衡志guì hǎi yú héng zhì

《本草纲目》序列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地方志书名。宋范成大撰,编于1175年,原书3卷,今存1卷。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少数民族历史、风俗等亦有涉猎。共13卷,分记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蛮。每篇各有小序,志其士之所有。

桂海虞衡志

桂海虞衡志

南宋范成大撰。原书三卷,今存 一卷。作者于乾道八年(1172年)至淳熙 二年(1175年)任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地区)知府兼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对当地社会经济、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淳熙二年调任四川制置使途中,回忆在广西期间见闻写成。全卷书所记分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等十三篇,内容比较真实,资料丰富,对研究广南西路(包括今海南省)壮、瑶、苗、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及生活习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武溪集   岭外代答 ☛

桂海虞衡志

地方志书。宋范成大(1126—1193)撰。字致能,吴郡吴县即今江苏苏州市吴县人。原书3卷,今存1卷。作者曾任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市)知府,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2年,对当地风土人情比较熟悉。该书系淳熙二年(1175)作者由广南入蜀途中回忆见闻而作。时适大理国与邕州间贸易发达之际,自序谓凡所登临之处与风物土宜,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所记分岩洞、金石、香、酒、器、禽、兽、虫、鱼、花、果、草木、杂志、蛮等13篇,少数民族历史、风俗等亦有涉猎。每篇各有小序,志其土之所有。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引有大理及左、右两江诸部族事迹,即收进《志蛮》篇之文。《永乐大典》所收亦多于当今通行本。有明刻本、《百川学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1986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胡起望、覃光广《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内容更全。是研究宋代广南地区(包括今广西及海南岛)壮、瑶、黎等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和习俗的珍贵著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