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19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37年该馆重版,1984年收入中华书局版《蔡元培全集》第二卷。1941年日本东京大东出版社出版日译本,书名为《支那伦理学史》。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中国伦理学史专著。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附录诸部分,简明扼要地勾划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全貌,分析了30余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臧否得当,多有创见。作者认为,中国伦理学与其他学科杂糅一处,范围甚广,“为我国唯一发达之学术”。儒家伦理学是“代表吾民族之根本理想者”,是中国伦理学之大宗。中国伦理学发轫于周,以先秦为极盛。然而几千年来大旨不出儒家思想,也没有形成独立学科,进步甚微。这是因为:(一)没有自然科学的基础;(二)没有逻辑学作思想言论的规则;(三)与政治宗教学问的结合;(四)没有异国学说相比较,佛教虽闳深,但它厌世出家的方法与我国实践伦理相差太远,不能有大影响。指出,黄梨洲、戴东原、俞理初诸家已开中国伦理思想自由之先声,近来朝野已公认思想言论自由,西学亦渐输入,中国伦理学的新思想将由此发展开去。本书还讨论了伦理学与修身书、伦理学与伦理学史以及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等理论问题,认为“盖伦理学者,知识之经涂;而修身书者,则行为之标准也。持修身书之见解以治伦理学,常足为学识进步之障碍。”又说,“伦理学者,主观也,所以发明一家之主义者也。各家学说,有与其主义不合者,或驳诘之,或弃置之。伦理学史者,客观也。在抉发各家学说之要点,而推暨其源流,证明其迭相乘除之迹象。各家学说,与作者主义有违合之点,虽可参以评判,而不可以意取玄,漂没其真相。” 中国伦理学史 190 中国伦理学史近代首部伦理史著作。蔡元培著。191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时用作者夫人黄世振名,署名蔡振。全书共4篇,除第1编“绪论”对伦理学一般概念和理论作概括介绍外,其余3编分别按“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的次序,列叙自孔子至明王阳明共28位伦理学家和思想家的伦理学说,另有附录3篇,分叙戴震、黄宗羲和俞正燮等3人的伦理观点。本书对开创中国近代伦理学、尤其是伦理学史研究起了很大推动作用。本书流行版本为1937年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史丛书》本。 ☚ 论共产党员修养 学说与流派 ☛ 00003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