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行間 行間 xíngjiān 足厥陰肝經穴。在第一、二趾間縫紋端。因喻脈氣行於兩趾間,而入本穴,故名。主治頭痛眩暈,癲癇,痛經。始見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溜於行間。行間,足大指間也,爲榮。”《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行間穴治兒驚風,更刺婦人血蠱癥,渾身腫脹單腹脹,先補後瀉自然平。” 中间 中间间(之~;其~;当间;居~;行~) 际(空~) 中(中央;~心~层;~流;当中) 督(~脉) 半(~途) 次 当央 当腰 另见:位置 要地 好地方 ☚ 里 向着 ☛ 行列 行列行(行级;行阵;行陈;直排为~)列(次列;队~;前~;横排为~)队(站~;纵~) 排(~头;前~) 班(~列;鹓~鹭序) 另见:队形 队伍 排列 ☚ 队伍 各种行列 ☛ 离间 离间离(离隙;离惎;离贰;搅离) 间(间离;间贰;间叠;间构;间疏;间疎;阋间) 携(携离) 解构 ☚ 搬弄是非 招惹 ☛ 行间xíng jiàn❶施间,反间。《新五代史·楚世家》:“荆南高季昌闻殷将高郁素教殷以计策而楚以强,患之,尝使谍者~~于殷。殷不听。” 行间军中,行伍之间。《商君书·画策》:“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史记·卫将军列传》:“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 行间经穴名。代号LR2。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荥(火)穴。位于足背第一趾蹼缘中点上0.5寸;或于第一、二趾间的趾缝端取穴。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青盲,雀目,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瘈疭,小儿惊风,胸胁痛,口眼斜,遗尿,癃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干湿脚气,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行间 行间中医腧穴名。属足厥阴肝经,荥穴。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胁痛,崩漏,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中风。操作:斜刺0.5—0.8寸。 ☚ 照海 太冲 ☛ 行间Hsinchien系足厥阴肝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足第一、二趾缝间,趾蹼缘之后方。施针时斜刺0.5寸。主治痛经、月经过多、尿路感染、尿潴留、头痛、眩晕、外眼炎症、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小儿惊风、癫痫、神经衰弱等。 行间经穴名。属足厥阴肝经,荥穴。位于足第一、二趾缝间,趾蹼缘的上方纹头处。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带下,阴中痛,遗尿,淋证,胁痛,呃逆,头痛眩晕,目赤痛,中风,瘈疭,膝肿,足跗肿痛等。直刺0.5—0.8寸;可灸。 行间 行间足厥阴肝经穴。取穴:在足背第一、二趾缝间纹端处(见图2-1-4)。主治:胸胁腹满、头痛、雀目、疝气、崩漏、月经不调、小便不利、惊痫。刺灸法:斜刺0.5~0.8寸。酸胀感向足背放散。可灸。 ☚ 悬钟 太冲 ☛ 行间指军中行伍之间。 《商君书·画策》: “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人。”汉代司马迁《史记·卫将军列传》:“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 行间xíngjiān经穴名。代号LR2。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荥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间, 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高血压、目赤肿痛、胁肋痛、疝气、遗精、月经过多等。斜刺0. 3 ~0. 5 寸, 灸3 ~5 壮或5 ~10 分钟。 行间 行间Liv2Xingjian足厥阴肝经穴。首见《灵枢·本输》。为本经荥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缝间,约当趾跖关节至趾蹼缘之中点处,或于足背第一、二趾间的缝纹端凹陷处定穴。正坐或仰卧取之。局部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正当腓深神经的跖背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 大敦 太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