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及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及第

 科举考中之称。明清两代只殿试第一、二、三名称进士及第,如说状元及第。其余则称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不称及第。

及第

〈隐〉明清江湖诸行指眉毛。见《新刻江湖切要·身体类》。

及第;极地

◉ 及第jídì  科举考中之称。列榜有甲乙次第,故称。特指考取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例〉登科~/ 状元~/ 明清时只殿试一甲一、二、三名赐进士~,余称进士或同进士出身,不称~。〈反〉不第/ 落第。
◉ 极地jídì  极圈(地球上66°34′的纬线形成的圈)以内的地区。〈例〉~探险/ 考察~/ 我国科学工作者深入~进行科学考察。

及第

(同)登科 登第
(反)落第 下第 不第

及第

及第

科举应试中选。《旧唐书·宪宗纪》元和七年:“乃诏考官韦𫗱等三人,祗考及第科目人,其余吏部侍郎自定。”宋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十六:“汉之取士,其射策中者谓之‘高第’,隋唐以来,进士诸科遂有‘及第’之目。”明清进士,殿试中一甲三名者,并赐进士及第。”白居易《泛渭赋》:“予以乡贡进士举及第。”——我参加乡贡进士考试合格中选。

☚ 戢翼   疾雷碎山,走电煜海 ☛

报罢、不第、落第、下第;登第、登科、及第、折桂、中式

○报罢bào bà

(动)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之后,寝食不安|~更饥窘。

○不第bù dì

(动)下第:其~则习业如初|屡举~|秋闱~|举进士~|童年举于乡,久~。

○落第luò dì

(动)科举考试没考中:归省值花时,闲吟~诗|~秀才|~还乡。

○下第xià dì

(动)落第:应举~|会试已毕,~的自然垂头丧气| 当年~之后,再没去应试。

●登第dēng dì

(动)登科:贫儒~似登天|子孙相继~|会试~,选入翰林。

●登科dēng kē

(动)科举时代应考被录取:儿年九岁时,阿爷报~| 以首甲状元~|~记|平生懒看~录。

●及第jí dì

(动)科举考试考中(多指殿试):状元~|他们是同乡同窗,又是同时~的好友。

●折桂zhé guì

(动)科举及第:芝兰秀发,~争先|未曾蟾宫~。

●中式zhòng shì

(动)科举时代考试合格:~者为举人 |~无望|注定今科~|适中丞大收遗才,补送入,果~。


及第、考取、考中;落榜、落第

○及第jí dì

(动)科举考中,特指考中进士:进士~|状元~| 同侪多~,高论独知书。

○考取kǎo qǔ

(动)报考被录取:~举人|他今年~了医科大学|~军事院校。

○考中kǎo zhòng

(动)考试及格被录取:~状元|~了清华大学|~热门专业。

●落榜luò bǎng

(动)考试没有被录取:不幸~|~的滋味不好受|他是~不落志的好青年。

●落第luò dì

(动)科举考试没考中(指乡试以上),泛指未考中:~书生|两次赴京会试均~|连续几次~后,他终于放弃了科考之念。

及第←→落第jí dì ← → luò dì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泛指考试中选。
落第:乡试以上的科举考试没考中,泛指考试没考中。
【例】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乃诏考官韦𫗱等三人,祇考及第科目人,其余吏部待郎自定。(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宪宗纪》)

及第jí dì

〖动词〗
科举应试中选(1)。《泷冈阡表》: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咸平三年,考中了进士。

考中的名次

考中的名次

科考分科按成绩排列的等级名次:科级
科考名列前茅:高魁 巍科 巍峨 榜头榜首
 考试中式,名列前茅:高荐
第一名:魁 头等 首卷(贡监~)
科考第一名:案元 举首 榜首 抡元 抡魁 一甲一名
 科举考试,县、府试及院试的第一名:案首
乡试第一名:解元 解首 解头 正解 发解 擢解 魁解 省元 省魁
 会试乡试第一名:头彩
会试第一名:会元
 院试第一名:批首
 礼部考试第一名:部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连中三元
殿试前三名:及第 鳌甲
 殿试第一名:状元(中状元;状元及第;考中状元) 状头 鳌头 鳖头 敕头 龙头 龙首 殿元 首甲 魁甲 殿魁 元魁 廷魁 大魁(~天下) 魏科 名魁金榜
 殿试第二名:榜眼
 殿试第三名:探花
 殿试一甲三名:鼎甲
考最后一名:孙山
 科举考试榜上最后一名:背榜
 科考排名末尾的美称:凤尾

☚ 考中的等次   

科考殿试考中

科考殿试考中

桂(桂科;桂折;桂林;折桂;得桂;掇桂;添桂;擢桂;攀桂;折桂枝;攀蟾折桂;蟾宫折桂;挂折一枝;桂林一枝;桂林片玉;蟾宫板桂;月中折挂) 售 登科(登科甲;登科第;登科录) 登庸 登榜 擢第 擢科 升科 得儁 成龙 迁飞 题塔 策名 步蟾 蟾枝 攀鳞 入第 及第(科举及第) 皆第 得第 高捷 登第 莺乔 莺迁 莺徙 迁莺 战胜 鹤冲天 登蟾宫 跳龙门 探龙颔 登龙门 一举成名 脱白挂绿
科举及第:高步云衢 高步通衢
新科登第:新进 新桂
兄弟三人相继及第:杨穿三叶
进士及第:杏林得意
科举中状元:龙标夺归 大魁天下
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鼎元 鼎甲
殿试连续考中:连第
考中进士:雁塔题名 雁塔新题 雁塔名标 雁塔高标 名题雁塔 名登雁塔
 高中进士:高进

☚ 科举考试考中   考中的等次 ☛

及第

科举考试用语。隋唐时,科举考试及格被录取者称及第,因列榜有等第,故名。亦称“登第”、“擢第”、“中第”。宋代殿试分甲取人,文科一、二甲赐本科及第,武科状元赐武举及第。太学上舍生分数最高者,赐上舍及第。此外,礼部试和殿试合格者,通称“及第举人”或“及第人”。明清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及第

及第

科举考试用语。亦称“登第”、“登科”。广义来说,科举考试被录取,即称为及第;狭义上讲,科举高第者称及第,次第者称出身、同出身。如唐代秀才与明经科,省试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者为及第。宋代殿试分甲取人,其进士科,一般第一、第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第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太学上舍上等生两优释褐者,赐上舍出身,或称上舍及第。明清殿试,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 会元   出身 ☛

及第

科举应试中选。因列榜有甲乙次第而得名。唐宋进士诸科皆有及第之目,明清只殿试一甲3名赐进士及第。

及第ji di

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及第

pass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及第

科举考试中成绩合格即称及第。唐代各科及第的标准不同,如秀才科和明经科是以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为及第;进士科和明法科则以甲、乙两等为及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只有及第后才能获得出身,取得做官的资格。明、清时殿试前三名才能称及第,余称进士或同进士出身,不称及第。

及第

科举考试合格称为及第。参见“登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