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两缺口模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两缺口模式 两缺口模式1966年,由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了 “两缺口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阐明发展中国家在储蓄、外汇、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国内有效供给与现实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资源计划需求量之间存在着缺口,即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而利用外资是填补这些缺口的有效手段。 ☚ 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 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 ☛ 两缺口模式two-gap development model这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资的一种模式。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依据,得到以下恒等式: 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出口-进口简化为投资-储蓄=进口-出口上式左右两端必须平衡,如果投资大于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这个缺口要靠进口大于出口即由外汇缺口来平衡,即在一定核算阶段,储蓄缺口应与外汇缺口相等。这两个缺口是事后的相等。在事前,投资、储蓄、进口和出口四个变量是独立变动的,从而投资超出储蓄的数额不一定恰恰等于进口多于出口的数额,发展中国家必须做出调节。如果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必须削减投资或增加储蓄; 相反,如果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就必须削减进口或增加出口。但是这种调节是从缺口本身的修补来考虑的,还只是一种消极的调节。如果从出口之外开辟财源,利用外资,则一笔外资对两个缺口都会产生影响。两缺口模式的意义在于说明经济发展中利用外资的必要性,但外资只能暂时、局部地缓解国内储蓄不足和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两个缺口的平衡最终有赖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造。而成功的引进和利用外资,可以起到既增强一国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又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库收入、提高国内储蓄能力的双重作用,从而使两个缺口自然地趋于平衡。这一理论还为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实现“经济计划化”提供了依据。 两缺口模式Two-gap Model关于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资的一种模式。由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等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他们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为依据得到下列恒等式: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出口-进口。简化得:投资-储蓄=进口-出口。等式左边是储蓄缺口,右边是外汇缺口。上式左右两端必须平衡,如果投资大于储蓄,所缺储蓄缺口要靠进口大于出口来平衡。这两个缺口相等是事后的相等,在事前,投资、储蓄、进口和出口四个变量是独立地变动的,因而投资超过储蓄的数额,不一定恰恰等于进口多于出口的数额,为此,发展中国家必须作出调节。如果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必须消减投资或增加储蓄;相反,如果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就必须消减进口或增加出口。但是,这种调节是从缺口本身的修补考虑的,只是一种消极的调节。如果从缺口之外开辟财源,利用外资,则一笔外资可以对两个缺口都产生影响。两缺口模型的意义在于说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外资和争取外援的必要性。 两缺口模式 两缺口模式亦称“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理论。认为: 从宏观经济分析中,可得出一个表现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公式。投资与储蓄之差同进口与出口之差,必须平衡。如果投资大于储蓄,则储蓄出现缺口,要靠进口大于出口,即由外汇缺口来平衡。发展中国家两个缺口的不平衡,使外资引进成为必要,但两缺口的平衡最终还须依靠国内经济的改造和发展。 ☚ 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 ☛ 两缺口模式 两缺口模式two-gap model关于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资的一种模式。60年代中期,钱纳里(Chenery,H.)和斯特劳特(Strout,A·M)提出了这个模式,他们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为依据,得到下列恒等式: ☚ 回波效应 储蓄缺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