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田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 田汉1898—1968著名戏剧家。字寿昌,笔名陈瑜,湖南长沙人。1914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起,投身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又先后与欧阳予倩等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主编《南国周刊》、《南国月刊》。1930年参加上海自由大同盟和左翼作家联盟,组织左翼剧社。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写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大量歌词。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艺术处)处长,组织领导抗战戏剧工作,并开展京剧、湘剧改革和左翼电影运动。1948年转入解放区。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68年12月10日逝世。他是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早期革命音乐和电影的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作品主要有《田汉剧作选》、《文成公主》、《谢瑶环》等多种剧作、歌曲和诗文集。 田汉
田汉
共1首 (词)近现代·田汉 肇香舫上凭栏,残阳影里苍波远。 楼船矗立,布帆徐动,轻舟似箭。 海舶遥来,浓烟拖墨,电光齐灿。 想中山当日,白鹅潭上,为祖国,兴亡战。 一带泛家浮院。 伴红灯、歌声微颤。 红衣疍女,不穿罗袜,盈盈送眄。 盛景当前,盛筵难再,酒痕飞溅。 只伤心狱底,有人此际,泪痕洗面。 共1首 (词)近现代·田汉 十年梦里珠江水,今日居然眼里。 南国风光如此。 况又逢花市。 荔枝湾畔芳村尾,两处断垣犹峙。 何处可寻昭姊。 直欲相思死。 共1首 (词)近现代·田汉 序:时大琳旅寓厦门,邮船过其地不停。但见水天接处云山一线,波头如白马奔腾而来,波光山影间仿佛见她凄然而立也。 波光媚。 波头翻自波心翠。 波心翠。 中间飞动,海鸥三四。 云山一带横如臂。 凝眸忽堕离人泪。 离人泪。 化成文字,数行遥寄。 共1首 (词)近现代·田汉 朝来不耐埋头坐。抛书拥被和衣卧。 一阵脚镣声。又来同难人。 笑中含眼泪。始识人间味。 心与愿俱遥。何须忘脱梢。 田汉 田汉1898—1968戏剧家。字寿昌,笔名陈瑜。湖南长沙人。1916年去日本留学。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与郭沫若等组建创造社。1920年归国后,陆续发表剧作《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并同欧阳予倩、洪深等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先后主编过《南国周报》《南国月刊》。他所领导的“南国”艺术运动,艰苦创业,开创了话剧运动的新局面。1930年,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清算过去唯美主义的倾向,改变政治和艺术方向。同年,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战后,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处长,主持电影、戏剧、美术等宣传工作。1948年转入华北解放区。他的早期剧作表现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忧郁情调。有《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南归》《名优之死》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剧作富有浪漫气息,豪放粗犷,节奏明快高昂,有《乱钟》《月光曲》《梅雨》《回春之曲》《洪水》《扬子江暴风雨》《卢沟桥》《丽人行》《忆江南》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剧协主席、文联副主席等职。出版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京剧《白蛇传》《谢瑶环》。有《田汉电影剧本选集》《田汉剧作集》《田汉文集》。 ☚ 谭云山 庐隐 ☛ 田汉 田汉1898.4.9——1968.12.10字寿昌。笔名有陈瑜、首甲、汉仙、明高等。湖南长沙人。从小喜欢戏曲,在长沙师范读书时曾写过京剧《新教子》和《新桃花扇》等。1916年留学日本,先学海军,后学教育,曾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东京分会。1920年发表四幕剧《环珴琳和蔷薇》(又名《歌女与琴师》),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成立创造社。1922年回国后,在中华书局任编辑,创办《南国半月刊》,组织南国电影剧社、南国社,主办南国艺术学院,推动了新兴的革命戏剧运动。这一时期的剧作,有独幕剧《咖啡店之一夜》、《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获虎之夜》、《名优之死》、《苏州夜话》、《灵光》、《午饭之前》等。这些剧作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意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名优之死》,手法洗炼,风格沉郁。但作品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感伤苦闷的情绪。1930年2月,参与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联”成立时,是发起人之一,并被选为常委。他接受党的教育,清算了唯美主义,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对南国戏剧运动作了总结和自我批评。1930年6月,南国社因演出他改编的六幕剧《卡门》而被查抄禁演,他带领南国社全体成员加入“剧联”。1932年后,任剧联党团书记、“文委”委员。这一时期的创作有话剧《顾正红之死》、《乱钟》、《梅雨》、《回春之曲》、《年夜饭》、《阿比西尼亚的母亲》、《1932年的月光曲》、《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等,这些剧作反映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抨击了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充满了对革命的必胜信心,显示出革命浪漫主义的特色。1935年因演出《回春之曲》在上海被捕,经营救保释出狱,软禁于南京。1937年抗战爆发后,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并与马彦祥在汉口主编《抗战戏剧》半月刊。1938年在武汉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处长,主持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抗日宣传工作,并组织和领导十个抗敌演剧队、四个戏曲宣传队,同时又参加发起组织中华全国戏剧界协会,团结广大戏剧工作者积极投入抗日工作。四十年代初在桂林主编《戏剧春秋》月刊,与欧阳予倩等举办声势浩大的“西南剧展”。抗战胜利后,在国统区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这一时期的创作,有话剧《丽人行》、《秋声赋》、《再会吧,香港》、《琵琶行》,电影文学剧本《三个摩登女性》、《哀江南》、《二百五小传》,以及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等。他在不同时期还创作了数十首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谱曲后,起了动员和激励人民起来参加战斗的巨大作用。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革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等,还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戏曲《谢瑶环》、《白蛇传》等,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剧评、影评和翻译作品。他是我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早期革命音乐和电影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剧作数量多,影响大,以具有强烈的革命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著称,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 ☚ 田川 田野 ☛ 田汉1898—1968现代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中国话剧和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早年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30年与夏衍等组织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战期间从事救亡戏剧活动。解放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等职,致力于戏曲改革和剧协的领导工作。有《关汉卿》、《白蛇传》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多部,并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歌词,其中经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有:(一)主张把艺术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戏剧活动为反帝反封建而斗争”,并认为这是当时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共通的道路。(二)艺术家必须热爱艺术,他“从幼小时就感到离不开”戏剧,并一生为之奋斗。 (三)艺术家要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认为“旧社会好演员们要想保持自己的尊严,完成自己的风格,对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就非坚决跟罪恶势力斗争不可。……新的社会制度可以保证你不受压迫和剥削,却不能保证你不蜕化、不堕落”(以上引文均见《艺术家与德育》第112—11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艺术家不能强调客观环境,应在主观上力争上游。田汉以鲜明的革命立场和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进行斗争,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高贵品质。 田汉剧作家。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968年12月10日瘐死于狱中。1904年,入私塾读书。1912年入长沙师范学校。1916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加入由李大钊等人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参与郭沫若等人创建“创造社”的活动。领导“南国”戏剧运动。1922年回国,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编辑,后创办《南国半月刊》。1927年任上海艺术大学校长。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1934年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后被定为国歌。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抗日救亡戏剧运动。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被选为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1、4届全国政协委员。系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之一。一生创作话剧63部、歌剧2部、戏曲27部、电影12部、诗歌2000余首。主要戏剧作品是:《咖啡店之一夜》(1921)、《获虎之夜》(1922)、《苏州夜话》(1927)、《名优之死》(1927)、《湖上的悲剧》(1928)、《古潭的声音》(1928)、《南归》(1929)、《扬子江的暴风雨》(歌剧,1934)、《回春之曲》(1934)、《江汉渔歌》(京剧,1938)、《丽人行》(1946)、《白蛇传》(京剧,1950)、《关汉卿》(1958)、《谢瑶环》(京剧,1961)、《田汉文集》(1~16卷)等。 田汉 207 田汉1898—1968现代剧作家。原名田寿昌,笔名陈瑜。湖南长沙人。1912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读书。1917年赴日留学,学习海军和教育,但志趣在文学戏剧,并着手写剧作和新诗。1922年回国在上海中华书局当编辑,并在大夏大学、上海大学任教。1925年后创办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等团体。创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剧作。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此期创作《回春之曲》等话剧。抗战爆发后回长沙创办《抗战日报》,后到武汉组织抗敌演剧队。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和华北解放区从事戏剧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中国剧协主席、文联副主席等职。出版《关汉卿》等话剧。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陆续出版了 《田汉戏曲选》、《田汉诗选》、《田汉电影剧本选集》、《田汉文集》等。 ☚ 郑振铎 瞿秋白 ☛ 田汉 213 田汉1899—1968话剧、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诗人。1916年于长沙师范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在日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并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1922年回国。始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又先后执教于上海大学、大夏大学、上海艺术大学。其间创建南国社,编发《南国刊》,致力于民众戏剧运动。又参与倡导了“新国剧运动”,为传统戏曲的改革做出贡献。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华全国抗敌协会理事,在武汉、长沙等地组织各种抗敌演剧队、宣传队,主编《抗战日报》、《新长沙报》、《抗战戏剧》、《戏剧春秋》等报刊。1941年起辅导新中国剧社(话剧)、文艺歌剧团(京剧)、中兴湘剧团和四维儿童剧团,在湘桂黔滇地区巡回演出。编写《土桥之战》、《新儿女英雄传》等戏曲剧本10余种,以供上演,宣传抗日救国。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参加民主运动,组织中国戏剧家联谊会,主编《新闻报》“艺月”副刊,编写戏曲剧本《丽人行》等,揭露国民党统治。解放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被选为全国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发表大量戏剧政策、戏剧理论的文章,创作亦获丰收。1968年受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田汉一生创作、改编、翻译各类戏剧作品总约120余部。戏曲剧本存目21种,《田汉戏剧集》收14种。京剧《江汉渔歌》、《白蛇传》、《谢瑶环》为其代表作。 ☚ 老舍 李健吾 ☛ 田汉 田汉1898—1968Tian Han现代剧作家,现代戏剧运动组织领导者。原名田寿昌。1898年3月1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开蒙。1912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读书。1916年随舅父东渡日本留学,先学海军,后学教育。留学期间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 ☚ 蒲风 洪深 ☛ 田汉 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剧作家、诗人。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使中国话剧最终摆脱了文明戏的肤浅、低俗,从而走向艺术殿堂。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出现了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剧团。他的著作等身,创作了话剧60多部,戏曲剧本24部,新旧体诗歌2000多首。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于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被定为国歌。 ☚ 欧阳予倩 郭沫若 ☛ 田汉 田汉现代著名戏剧家、作家、诗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8年。字寿昌,曾用别名、笔名有伯鸿、明高、春天、张坤、陈瑜、田汉等。湖南长沙人。田汉出身贫寒,自幼爱好戏剧,早年在长沙师范学校就读时,便创作有《汉阳泪》、《新桃花扇》等小型剧本。1916年,随舅父前往日本留学,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系学习,以后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并发表了独幕剧《环娥琳与蔷薇》。1921年,田汉归国后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织创建 “创造社”。1922年,又创办 《南国半月刊》,积极从事文学活动,继而又组织筹建“南国电影剧社”,并从事话剧的创作与演出活动。1927年,田汉与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人一起创办了“艺术鱼龙会”,并获得成功,为 “五四”时期新话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之后,田汉又积极创办 “南国社”与 “南国艺术学院”,培养了大批戏剧与美术人才。1930年,田汉加入 “左联”,并开始筹备成立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田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委员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田汉参加发起并组织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创作并组织演出了话剧 《卢沟桥》。其后,田汉在武汉参加了郭沫若领导的军委政治部三厅艺术处的工作,并与夏衍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协会,团结广大戏剧工作者,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田汉回到上海,1948年,又转入华北解放区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田汉曾先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主席等职,还当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田汉一生辛勤笔耕,创作出大量贴近现实、贴近社会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在各个历史时期均起着积极进步的作用。田汉一生创作的话剧、歌剧、电影、戏曲等剧本,总数达百部以上,是我国少有的高产作家之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月光曲》、《湖上的悲剧》、《南归》、《名优之死》、《午夜饭》、《梅雨》、《乱钟》、《回春之曲》、《扬子江的暴风雨》、《江汉渔歌》、《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等。此外,田汉还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歌词等,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定为我国国歌。田汉是我国现代文学史、戏剧史上具有巨大影响的戏剧家、戏剧活动家、作家、诗人,他对中国文学尤其是戏剧文学做出重大贡献,在世界上也有很大影响。 ☚ 艾青 田间 ☛ 田汉中国电影、戏剧艺术家。湖南长沙人。左翼电影创造者之一。一生所著甚丰,电影代表作有《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丽人行》等。话剧和戏曲代表作有《江汉渔歌》、《秋声赋》、《关汉卿》等。参见“戏剧”中的“田汉”。 田汉见“艺术”中的“田汉”。 田汉戏剧家、戏剧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1930年加入“左联”,从事戏剧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创办过南国剧社、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等,曾主编《南国》周刊和月刊。主要作品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等。其剧作风格豪迈奔放,色彩瑰丽奇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参见“戏剧·戏曲”中的“田汉”。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到中国后,积极从事左翼戏剧活动,并写了大量话剧、歌剧、电影剧本。1949年后,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毕生献身艺术事业,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中国革命音乐、电影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一生除写有百余部剧本外,还有许多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战斗热情和浪漫主义精神。其中经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主要剧作有《名优之死》、《第五号病室》、《扬子江暴风雨》、《芦沟桥》、《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白蛇传》、《谢瑶环》等。参见“电影”和“文学”中的“田汉”。 田汉 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长沙人。1916年长沙师范学校毕业后,进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教育。1924年创办《南国半月刊》,后参加创办南国电影剧社。1927年一度到南京国民政府主持电影工作和上海艺术大学。明年与欧阳予倩、徐悲鸿等筹建南国艺术学校。1930年参加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次年任左翼戏剧家联盟主席。1932年加入共产党。1935年春被国民党逮捕,同年秋经营救保释。抗战爆发后,参加组织救亡和抗敌演剧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教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剧改进局和艺术管理局局长,全国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主席和党组书记。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68年底病死狱中。1979年文化界为他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平反昭雪。著有《三个摩登的女性》、《丽人行》、《文成公主》、《关汉卿》、《谢瑶环》等,所写《义勇军进行曲》(词),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歆。 ☚ 甘渭汉 田奇㻪 ☛ 田汉 田汉1898—1968我国杰出的革命戏剧家。原名寿昌,笔名陈瑜。长沙人。1916年在长沙师范毕业后赴日留学,继之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与郭沫若、成仿吾等成立创造社。1922年回国,任中华书局编辑,同时在大夏大学、上海大学任教。1924—1928年,先后成立南国社,创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与欧阳予倩、洪深等致力于长达八年之久的南国艺术运动。1930年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次年任左翼戏剧家联盟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1935年被捕,后经营救保释出狱。抗战爆发,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1月回长沙,创办《抗战日报》。次年2月去武汉,任当时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三厅六处处长,主管艺术宣传工作,组织十个抗敌演剧队和四个抗敌宣传队。武汉撤守后来湖南,又将长沙湘剧艺人组成七个抗敌宣传队,并带领湘剧艺人参加长沙大火后的救灾工作。1944年春,同欧阳予倩在桂林举办声势浩大的西南剧展。抗战胜利后由重庆去上海。1948年去解放区。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 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文化界为他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平反昭雪,恢复了他作为“我国杰出的革命戏剧家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的名誉。田汉从小喜爱戏剧,一生创作了60多部话剧剧本、20多部戏曲剧本、十多部电影剧本,还写了1000余首诗歌,不少散文、评论及许多翻译剧本。作品结集,主要有《田汉文集》16卷、《田汉诗选》、《田汉论创作》。由他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国歌。 ☚ 彭慧 李青崖 ☛ 田汉 田汉1898~1968现当代剧作家、戏剧活动家。原名田寿昌。生于湖南长沙一贫农家庭。师范学校毕业后赴日求学,翻译了多种戏剧名著。1920年创作的成名剧本《咖啡店之一夜》,以抒情诗意和伤感情调描写盐商少爷遗弃咖啡店侍女的故事,揭露了剥削阶级的丑恶行径,并显示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回国,先后创办《南国半月刊》、任上海艺术大学校长,并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培养了大批戏剧、美术和电影方面的人才,是我国早期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此时写成的重要剧作《获虎之夜》(1924),描写农村包办婚姻造成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了少女莲姑的动人形象,被誉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代表性作品;前期代表作《名优之死》 (1929),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一代艺人与邪恶势力的斗争及其悲剧结局,愤怒控诉了旧制度的罪恶,其强烈的现实主义成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完整的艺术结构,显示出作者思想与艺术上的成熟。1930年加入“左联”后积极从事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写有《梅雨》、《乱钟》、《回春之曲》等反映工农斗争和爱国青年抗日情绪的剧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戏剧运动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并先后写了话剧《卢沟桥》,戏曲剧本《江汉渔歌》、《新儿亥英雄传》等。其中吸收传统戏曲长处创作著名话剧《丽人行》(1945),描写三个女性的不同命运,谴责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1948年转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后主要从事戏剧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同时创作了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剧本。其中《关汉卿》,一剧围绕杂剧《窦娥冤》的创作与演出展开剧情,以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描写被压迫者与统治阶级的尖锐冲突,成功地刻画了关汉卿和歌妓朱帘秀的感人形象,为后期的重要代表作。曾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中国剧协主席,党组书记等职。 ☚ 朱自清 郑振铎 ☛ 田汉1898~1968Tian Hanfamous contemporary dramatist.Works: Violin and Rosebush,The Night a Tiger was Captured,etc. 田汉1896—1968著名戏剧家、作家、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早年在长沙师范学校学习。1914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习。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后来又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等戏剧团体。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与聂耳合作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任第六处(艺术处)处长。抗战胜利后,在上海投身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进入解放区。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革局、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68年12月10日逝世。著有《田汉戏剧集》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