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两种劳动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两种劳动制度

刘少奇于1958年提出,并反复倡导试行的一种新型劳动制度。1958年5月,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同时并存的意见。为了改革劳动制度,克服以固定工为主的劳动制度的弊端,刘少奇提出了实行两种劳动制度的意见。具体的办法是,“新招收的工人要实行新办法:一、固定起来,这是少数(大部分是老工人,技术复杂的老工人和干部);二、长期合同工;三、短期合同工。”在地处农村的企业和必须从农村招收的工人,实行“工业劳动制度与农业劳动制度相结合,亦工亦农”的办法,合同期内在工厂做工,合同期满回乡务农,“是工人,也是农业社员,家安在农业社”。两种教育制度是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两种教育制度同时推行,互相补充,互相促进。1964年8月,刘少奇在关于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报告中,对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我所说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有一部分是结合的,既是劳动制度.又是教育制度,又是学校制度。就是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工厂里面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既是劳动制度,又是学校制度。”在这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同时并存,是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即除了实行传统的、彼此分离的全日制劳动制度和全日制教育制度以外,还实行一种劳动同教育完全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制度,这不仅有助于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从长远来看,还可以为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自从刘少奇于1958年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以后,这种新型的劳动制度很快在各地推行起来。随后,由于“大跃进”和国民经济发生了暂时困难,这种改革尝试未能继续进行下去。在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开始有了好转后,1964年5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又重新提出了实行两种劳动制度的意见。会议肯定和称赞了他的倡议,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但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种新的劳动制度又被错误地否定。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过去改革劳动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刘少奇曾经提出和积极倡导的两种劳动制度,不仅对当时的劳动制度改革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其中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思想,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方向。

两种劳动制度

两种劳动制度

“统包统配”的劳动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同时并行的双轨制。这是刘少奇同志1958年首先提出和倡导试行的固定工制度和临时工、合同工制度相辅而行的用工制度。它对原己固定下来的老职工仍然实行固定工制度;对于新招收的工人,除少数技术复杂的工种需使用一部分固定工外,多数实行长期合同工和临时工。对于必须从农村招收的新工人,则实行工农合一,亦工亦农的制度。十年动乱初期,两种劳动制度受到批判而夭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种劳动制度又重新得到肯定,并贯彻实行。

☚ 劳动就业方针   岗位责任制 ☛
两种劳动制度

两种劳动制度

固定工制度和临时工、合同工制度相辅而行的用工制度。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管理的实践中形成,由刘少奇在1958年加以总结和倡导试行的。其基本内容是: 对老职工仍实行固定工制度; 对于新招收的工人,除少数技术复杂的工种固定起来以外,多数实行长期合同工和临时工; 对于必须从农村招收的新工人,则实行工农合一,亦工亦农的制度。刘少奇提出两种劳动制度是对我国建国以来实行的用工制度进行改革的一种设想。“文化大革命”前,这种方法曾在某些省份进行过试点和推行。

☚ 用工制度   固定工制度 ☛
000010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