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矛盾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矛盾论》 【著者】: 毛泽东著。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者,中国人民的导师和领袖。本书写于1937年7-8月,旨在从理论上克服党内教条主义。 全书系统地分析了矛盾的诸方面及矛盾法则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 主要内容有:第一,对比分析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或发展观。 形而上学发展观把发展仅仅看作是量的增减,而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前者用孤立、片面和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而后者则从事物内部、从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去把握事物自己的运动。第二,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书中指出,世界上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并提出了差异就是矛盾的命题。矛盾虽然普遍存在,但是在不同运动形式、同一运动形式发展的不同过程、不同过程的矛盾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辩证关系是矛盾学说的精髓。第三,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众多矛盾中,必有一对矛盾是主要的,其性质以及存在和解决的方式,支配著其他矛盾的性质以及存在和解决的方式。而且,在一对矛盾中,必有一方是占主要地位的,它支配著矛盾的另一方,决定著这一事物的性质。 分清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是革命政党制定战略决策和各种方针的重要根据。第四,论述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在于两方面,一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矛盾的同一性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而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事物内部对立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斗争的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大类,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最后,毛泽东对全书作了总结,指出掌握了矛盾法则,才能清除革命工作中的各种教条,避免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矛盾论》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宝库的重要贡献。本书通俗易懂,逻辑性很强,且结构严谨,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迄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