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矛盾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矛盾论》 毛泽东1937年8月为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论文。 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作者作了部分的补充、删节和修改。文章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文章揭示了形而上学宇宙观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区别,指出,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而唯物辩证法则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文章全面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能发现事物运动的普遍原因或普遍根据;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能确定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特殊本质。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出发,文章强调提出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同一个矛盾,必有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因此,必须全力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文章还阐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并指出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这一著作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对马列主义哲学的又一重要贡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