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欲相参明清之际陈确的伦理道德命题。指节欲、寡欲的修养方法。语出《瞽言四·与刘伯绳书》:“生,所欲也,义,亦所欲也,两欲相参,而后有舍生取义之理。富贵,所欲也,不去仁而成名,亦君子所欲也,两欲相参,而后有非道不处之理。推之凡事,莫不皆然。”认为当两种欲望相互冲突时,则要仔细比较哪种欲望更符合道德要求,从而作出合理的道德选择。指出“欲”是人的“生机之自然”,此乃“百世不易之论”(《无欲作圣辨》)。因此,对待人欲的正确态度是“不绝欲,亦不从欲”(同上书),而应“从人欲中体验天理”,并“使人欲悉化为天理”(《近言集》)。明示“欲胜理为小人,理胜欲为君子,绌欲从理,儒者克己之学也”(《与刘伯绳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