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两伊战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两伊战争liǎngyīzhànzhēng〈名〉指从1980年9月18日开始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共进行了八年。 两伊战争1980~1988年伊拉克与伊朗之间发生的战争。两国长期存在界河和领土等争端,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废除1975年达成的关于界河—阿拉伯河的《阿尔及尔协议》,并于22日出兵伊朗,两伊战争爆发。战争大致分为4个阶段。1980年9月至1981年9月为伊拉克进攻阶段。1981年9月至1982年11月为伊朗反攻阶段。1982年12月至1988年8月为相持阶段。1988年8月20日双方接受联合国598号决议,全线停火。战争前,伊拉克总兵力24.2万(陆军12个师又3个旅20万人,空军3.8万人,海军4000人,坦克2570辆,作战飞机340架,各型舰艇48艘),另有民兵约10万人。伊朗总兵力24万人(陆军10个师又4个旅15万人,坦克2000辆,作战飞机445架,各型舰艇51艘),另有革命卫队约9万人。8年战争中,伊朗亡35万人,伤70万人,被俘3万多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亡18万人,伤25万人,被俘5万多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5400亿美元。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Liangyi zhanzheng1980至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两伊地处西亚,互为比邻, 长期存在边界、宗教和民族纠纷。两国共同边界1200公里,南部界河阿拉伯河流域石油资源丰富。双方多次就以该河主航道中心线或靠近伊朗侧浅水线为界问题谈判,1975年达成以前者为界的协议。此外,伊朗居民为波斯民族, 属伊斯兰教什叶派。伊拉克居民属阿拉伯人,50%为什叶派,但逊尼派掌握国家政权。1980年9月, 伊拉克宣布对阿拉伯河拥有全部主权。22日战争爆发。初期,伊拉克军队攻入伊朗境内。1981年9月, 伊朗大举反攻, 收复绝大部分土地, 拒绝伊拉克停火建议, 将战线推进到伊拉克境内。1984年4月, 战争向波斯湾水域和城市扩展, 双方展开 “油轮战”和“袭城战”,破坏对方经济,切断石油出口运输线。大国乘机插手以扩大在该地区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战争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两国损失巨大。据统计,两国伤亡人数总计160万,战争耗费和经济损失超过5400亿美元。战争危及邻国的安全和海湾局势,引起国际社会严重关注,开展各种调解活动。198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 要求两伊尽早结束战争, 伊拉克迅即表示赞成。1988年4月, 伊拉克发动攻势, 取得一定进展。7月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战争正式停火。 ☚ 苏联人侵阿富汗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中东、波斯湾地区进行的战争。两伊宗教、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由来已久,1980年边界冲突加剧。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对阿拉伯河拥有全部主权,并于22日出兵伊朗,于是两伊战争爆发。至年底,伊拉克全线攻入伊朗境内10~23千米,南部深达90千米。1981年9月,伊朗在全线组织反攻,逐步收回失地。1982年6月10日,伊拉克宣布从伊朗撤军。从1982年7月开始至1984年3月,伊朗越境进攻伊拉克,先后发动了近10次大规模攻势,但进展不大,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迫使伊朗罢战求和,从1984年4月起,伊拉克先后发动了“油轮战”、“袭城战”。1987年7月22日,美国公开卷入两伊冲突,使海湾局势进一步紧张。是年9月下旬开始,美国和伊朗在海湾接连发生军事冲突。之后,美、苏、英、法、意、比、荷等先后向海湾派出舰船共80余艘,外国军事力量的介入,大有使两伊战争国际化的危险。这一势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从中做了许多调解工作,联合国安理会还一致通过了两伊停火的决议。至1988年7月18日,两伊先后接受停战决议。8月20日,两伊前线停火,至此,两伊长达8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此战,双方伤亡200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伊拉克共和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于1980年至1988年进行的长达8年的局部战争。伊拉克同伊朗之间存在边界、教派和民族争端。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公开支持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进行“伊斯兰革命”和建立“伊斯兰共和国”; 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少数民族闹事,两国关系恶化。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对阿拉伯河拥有主权,并于9月22日派出陆空军,以闪击战向伊朗进攻,陆军在夺取阿拉伯河后,分三路迅速占领从北起希林堡,南至阿巴丹边界沿线纵深达10至90公里的大片土地。1981年9月以后,伊朗接连发动反攻,收复绝大部分被占领土。1982年7月13日至30日,伊朗以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为目标,投入12万兵力,发动“斋月行动”攻势,打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一些据点,战争发生了新的转折。地面战争主要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12月以来,战争处于相持状态,双方互有攻守。1984年4月起,战争升级,向波斯湾水域和双方平民区扩展。双方展开“油轮战”和“袭城战”,并袭击和破坏对方的石油设施。1987年伊朗连续发动了代号为“卡尔巴拉-5”和卡尔巴拉-6”的攻势,攻至巴士拉近郊。1988年伊拉克实施反攻,击退进逼巴士拉的伊朗军队,收复1986年2月失守的法奥半岛,导致伊朗最高军事指挥机关的人事变动。两伊战争爆发后,联合国秘书长、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运动、海湾合作委员会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均进行了调解。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将双方一切军队撤回到国际承认的边界内,由联合国秘书长派遣联合国观察员,核查和监督停火与撤军,敌对行动停止后,立即释放和遣返战俘; 委托一个公正的团体对冲突的责任进行调查。7月22日,伊拉克宣布完全接受这项协议,伊朗最初的态度是“既不接受,也不拒绝”。1988年7月18日伊朗也宣布正式接受598号协议。8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宣布两伊将于8月20日正式停火。8月20日格林威治时间3时,两伊正式停火。8月25日两国外长在日内瓦开始了直接谈判。 ☚ 否决权 两极世界 ☛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指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发生的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地处西亚大陆,互为比邻,长期在边界、领土、教派和民族等方面存在着分歧和争端。特别是伊朗自霍梅尼执政以后,主张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以 “遏制伊朗扩张”为由,向伊朗发起军事进攻。战争初期在伊朗境内进行。1981年5月伊朗转入反攻,收复大部分失地。1982年6月,伊拉克实行单方面停火,将军队全部撤出伊朗。同年7月伊朗发起“斋月行动”,攻入伊拉克境内。1984年3月以后,双方相互袭击对方的油船、城市和重要的经济设施。1988年战争又回到两伊边界。在战争期间,大国插手,向两伊提供军火,进而向海湾派驻大批军舰,甚至直接参与军事冲突。1987年10月美国击沉伊朗的3艘巡逻艇和两座采油平台,1984年4月又击沉伊朗两座海上钻井平台和6艘炮艇,同年7月美又击落伊朗民航客机,使机上290人全部罹难。两伊战争给两国造成巨大损失,8年以来,双方死伤160余万人,边境城镇几乎化为灰烬,300余万难民流离失所,许多经济设施毁于战火,战争耗资达数百亿美元。战争还危及海湾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两伊战争期间国际社会和组织作了一系列的调解努力。1987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598号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将军队撤至国际公认的边界以内,立即遣返战俘,由联合国派观察员监督停火与撤军,对战争的责任进行调查,促成双方达成全面、公正、体面的解决等。由于战争使双方国力消耗巨大,任何一方难于在短期获胜,两国人民日益觉醒反对战争,国际社会强烈要求双方停战,以及美苏两大国战略转移等,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双方同意于1988年8月20日正式停火,25日在日内瓦举行正式谈判,至此,连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获和平解决。 ☚ 古巴导弹危机 波匈事件 ☛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Liang Yi ZhanzhengIraq-Iran War伊朗和伊拉克两国自1980~1988年为争夺边境领土的长达8年的战争。战争的起因是伊朗和伊拉克两国长期存在边界纠纷。1980年,伊拉克单方面宣布废除1975年同伊朗签定的边界协议,恢复伊拉克对阿拉伯河的完全控制权,并准备收复根据协议应得的几块领土。1980年9月18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决不能接受伊拉克的领土要求。当天,伊拉克地面部队越过阿拉伯河,沿分界线三路向伊朗境内推进,占领了伊朗大片领土。在此期间,双方除了地面作战之外,还连续进行“袭城战”、“袭船战”。战争给其双方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共伤亡人员100多万,摧毁了成千上万幢厂房、商店、住房和军事设施,经济损失共达数千亿美元;战前伊拉克有3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已负债累累,共达600亿美元,伊朗也几乎花光了多年的外汇储备。战争严重破坏了两国的经济建设,战前伊拉克日产原油360万桶,1981年猛降到120万桶,直接损失达650亿美元;同样伊朗从战前日产原油130万桶降到1988年的40万桶,经济损失达230亿美元。两伊战争期间,两国花费了大量资金购买武器,伊朗花了250~400亿美元,伊拉克花了350~700亿美元。这次战争之后,伊朗需要花费800亿美元修复被战争破坏了的交通设施、炼油厂、工厂、民房和学校等;伊拉克也需要花费300多亿美元来完成战后的重建工作。两伊战争对阿拉伯世界团结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 马岛战争 中东战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