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丞Chéng

《姓氏词典》引《汉书》收载,亦见于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未详其源。“汉有丞德”。

丞chéng

❶輔佐。見“丞相”。
❷通“拯”。引導。《文選》揚雄《羽獵賦》:“丞民乎農桑,勸之以弗怠。”《漢書》作“承”。

应为驿丞,掌管驿站诸事的小官,明代始置。

☚ 金吾卫衣副户、提刑所理刑   郓王 ☛

官名。多作为佐官之称。汉以后中央各官署如卫尉、宗正等本身有丞之外,所属监署也皆有令有丞。东汉以后尚书省有左右丞。地方官署则郡县守令之下也设郡丞县丞。

☚ 监   令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丞,翊也。”《吕氏春秋·介立》:“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丞,亦辅佐之意。
1.通“承” cheng
[例] 《史记·酷吏列传》:“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銖钱,笼天下盐铁。”丞上,《汉书·张汤传》作“承上”。丞通“承”,秉承。
丞,禅母、蒸部;承,禅母、蒸部。禅母双声,蒸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拯” zheng
〔例〕 《文选》扬雄《羽猎赋》:“丞民乎农桑,劝之以弗怠。”李善注引《声类》曰:“丞亦拯字也。”
丞,禅母、蒸部;拯,章母、蒸部。禅、章旁纽双声,蒸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丘
  • 下一篇:並

官名。多作为佐官之称。唐代县的副长官称丞,为正、从九品。关、市也有关丞、市丞。此外,中央尚书诸省有左、右丞(详“左丞”、“右丞”),九寺、五监、东宫等部门所属监署也置丞作为副主管官员。监、署丞的官品则多在从六品以下。

读音zh·eng(ˇ),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蒸上声,上,拯韵。
❶通“拯”。拯救;援救。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ch·eng(ˊ),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辰陵切,平,蒸韵。
❶丞相。
❷秦汉以后各级地方长宫的副职。如:府丞;县丞。
❸辅助。

上一条: 下一条:

丞chéng

❶辅佐;帮助
 △ 辅~。
❷起辅佐作用的官吏
 △ 县~。
❸姓。

帮助帝王或主要官员办事的官吏:~相︱府~︱县~。

丞chéng

❶ 辅佐帝王或主要官员处理政务的官吏:丞相|县丞|府丞。
❷ 姓。

丞chéng

〖名词〗
官名。即指“县丞”。此官职始于战国,秦、汉沿置,负责文书及仓狱,为县令辅佐(1)。《贾谊治安策一》:彼丞尉以上,遍置私人。——他们从县丞县尉以上,普遍安排自己的亲信。

丞chéng

❶ 辅助。《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天子助理万机。”
❷ 官名。❶ 辅佐天子的最高官吏。《礼记·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设四辅三公。”
❷ 秦汉以后各级地方长官的副职。如“县丞”“府丞”。《陈涉世家》:“守~死,乃入据陈。”《孔雀东南飞》:“媒人去数日,寻遣~请还。”
❸ 通“承”。秉受,秉承。《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于是~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

*cheng

D8A9
古代官名。1.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相。2.各级长官的副职:县~。

官名。佐官之名。始置于秦。初县在令之下设丞。《史记·商君列传》: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31县。” 《广雅》: “县令、丞之官始此,令,命也,告也,律也,法也,长也; 使为一县之长,以行诰命法律也。丞,翊也,副2也。”汉以后各代从中央到县许多机构中均置丞官,其秩大小不一 《旧唐书·职官志》: “殿中省……丞2人,从五品上……掖廷局……丞3人,从八品下。”至清代内阁、各部及府均置丞,为一部佐吏。《清史稿·职官志》: “宗人府……府丞,汉1人,正三品……顺天府……尹,正三品; 丞,正四品。民政部……左右丞,左右参议各1人。”

☚ 城门都尉   丞相 ☛

官名。多作为佐官之称。汉代除中央各部门有丞外,所属各官署均有令、丞。县令下亦有县丞。唐宋时,尚书省仆射之下设左右丞。清末内阁及各部长官亦置。

丞chénɡ

[书] Ⅰ  (帮助;辅佐) assist Ⅱ (古代辅助的官吏) assistant officer (in ancient China): 县 ~ county magistrate's assistant

丞chéng

副职官员。汉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官员都有丞。如西汉时的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水衡都尉等,东汉时的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等都有丞。地方上的郡守、县令也有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其后,唐、宋两朝尚书省仆射之下有左、右丞。清朝末年内阁和各部长官之下设左右丞;公文中称各府同知为丞。

官名。为官署辅佐官。战国时县丞的省称,为令、长之佐官。秦沿置。汉沿用为各官署佐贰官,从中央到地各官府皆置。名称因官而定,有令丞、长丞、郡丞、县丞等。魏、晋、南北朝诸卿、诸署令、太子詹事府、公主家令、郡、县各官署皆置。隋、唐、五代从中央到地方各官署亦置。

官名。多作为佐官之称。汉代九卿除廷尉外,其属官皆有丞,下辖各署及郡县地方行政机构亦设丞。郡守、县令死亡或患病时,丞可代行其职务。县丞平时有权处理仓储、刑狱等事务。东汉建武十四年(38)罢边郡太守的丞,设长史代领其职。唐、宋尚书仆射之下,清末内阁各部长官之下设左、右丞。清代公文中又往往简称府同知为丞。

氶·丞chéng

(甲) (篆)
会意字,甲骨文画的是把人从陷阱里救上来,义为拯救,是“拯”(zhěng)之本字,后作丞相的“丞”(chéng)。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heng
阴平:蒸(蒸汽)
上声:拯(拯救)
chéng
承(承诺)
相关链接
“烝”,许慎说:“火气上行也,从火,丞声。”

25.趣談“丞”字

丞,甲骨文像在地面上的人伸出雙手,拉拽跌落坑中的人,是拯救人的生動畫面。


甲骨文;金文;篆chéng

[《説文》:“丞,翊yì(幫助)從廾(gǒng),從卪(jié),從山。山高,奉承之義。”不確。許先生僅根據小篆解字,所以誤將“丞”釋爲“承”。丞,甲骨文像以雙手伸向陷入坑中的人,對其進行上拽,“拯”本字。丞,借爲古代的佐官〈仍有輔助的意思〉,輔佐皇帝理政,職位最高的大臣〈丞相〉。丞,是雙手把人向上拽,“承”則是用雙手把人從陷坑裏向上托。]
[西漢] 揚雄《文選·羽獵賦》:“丞民乎農桑,勸之以弗怠。”(用種田養蠶拯救百姓,勸他們不要懈怠。)

丞chéng

6画 一部 〈书〉
(1) 帮助;辅佐(zuǒ): ~相(辅助帝王的最高官吏)。
(2) 辅助主要官员处理公务的官吏: 县~。

丞()


甲骨文合集2279正,殷
……丞父乙……

石鼓文·汧殹
丞皮淖淵。

廿四年上郡守疾戈,文物研究12輯,戰國晚期
高奴工師竈、丞申。

相邦吕不韋戈,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2期,戰國晚期
丞義,工豫。

高奴禾石權,殷周金文集成10384,戰國
漆工巸丞詘造。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15,戰國至秦
軍人稟所、所過縣百姓買其稟,貲二甲,入粟公; 吏部弗得,及令、丞貲各一甲。

秦印文字彙編
旃郎廚丞。

秦印文字彙編
琅左鹽丞。

秦印文字彙編
丞。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332,西漢
節(即)有當治爲者,令史、吏主者完封奏(湊)令若丞印。

居延新簡EPT49.38,西漢
□寅居延令丞延告甲渠守塞。

漢印文字徵
軍曲候丞印。

漢印文字徵
蓍丞之印。

漢印文字徵
□丞□印。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大守。

石尠墓誌,晉
遷熒陽大守、御史中丞。

寇憑墓誌,北魏
太守遷州,朝議簡仁。君應其舉,遂省兼爲丞。

穆彦墓誌,北魏
俄而遷大司農丞,加伏波將軍。

高妙儀墓誌,北周
祖假黄鉞左丞相大尉公、冀州刺史、貞平王。

高虬墓誌,隋
大象二年,授東京營構總監丞。

陳叔毅修孔子廟碑,隋
漢右丞相建六奇之深謀,魏大司空開九品之清議。

唐直墓誌,唐
仁壽三年,授太府寺丞。

杜日榮墓誌,唐
男文璋,試家令寺丞。

賈欽惠墓誌,唐
唐故沂州丞縣令賈君墓誌銘并序。

張道昇墓誌,唐
帝嘉之,拜朱公爲丞相,旋除太尉兼隴右節度。
《説文》: “丞,翊也。从廾从卩从山。山高,奉承之義。”
許慎析形釋義有誤。甲骨文“丞”象一人掉入凵(坎)中,旁有臼(兩手)以救之,是一個會意字,“拯”字初文。後石鼓文等將底部寫成“山”形,小篆亦如此,故許慎析爲“从廾从 卩从山”。
隸楷多省“凵”作“一”,而北魏穆彦墓誌與唐代張道昇墓誌則作“灬”,北周高妙儀墓誌與唐代賈欽惠墓誌乾脆完全省寫而成“承”——其實不出“凵”的做法古文字就有。又,碑刻“丞”也有在“了”中間加兩横的,如北魏寇憑墓誌與唐代杜日榮墓誌。
“丞”本義爲“拯救”,引申表示“輔佐,輔助”,即許慎之“翊也”,“翊”當作“翼” (段玉裁説),“輔助”之意。

☚ 奉   奂 ☛

丞★规◎常


chénɡ表意,甲骨文象人陷落坑中,上有人向下伸出双手救援之形,金文省略坑形,隶定为“丞”。本义表示拯救(是“拯”的本字),引申为辅佐、辅助、辅助的官吏等。
【辨析】
丞/拯 见551页“拯”。

(chéng)

翊也。从廾,从卩,从山。山高,奉承之意。
【按】段玉裁注:“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爲翼。翼猶輔也。”丞的本義是輔助。 古文丞作,象伸出雙手拯救落入坎穴之人,是“拯”的初文。

隶chéng

【析形】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下像人掉在凵(陷阱)里,上像两手救人于陷阱之中。金文字形凵旁或省,曲体的人形拉直,双手下移,原义不显。小篆字形进一步整齐化,凵与人形相连。隶书字形变后仅剩一横。
【释义】本义是拯救,这个意义古书中写作“拯”,是在原字基础上增意符“手”分化。由拯救、帮助引申为辅佐、辅助。由辅佐引申为辅助的官吏,如[丞相]是辅佐皇帝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古文字“丞”、“拯”、“承”同源。“丞”本义是拯救,后专用于辅助,“拯”是“丞”的分化字,表示拯救义。“承”也是“丞”增加意符“手”的分化字,表示承托义。“拯”的手旁在左,表示用手拉上来;“承”的手旁在下(隶书字形变后与上部笔画糅合),表示用手托上去。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the lower part of the character is shaped as if a person fell into a trap while the upper part seems like two hands hauling a person from the trap.
【original meaning】Saving one's life.In ancient character,丞、拯、承 were from the same source.The original meaning of 丞(chénɡ)is saving and later it was extended to mean assistance.拯(zhěng)is a division of 丞,meaning saving,too.承(chénɡ)is also a division of丞,meaning support.

*丞djing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翊也。 从廾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三篇上)
象雙手推舉一人,或因陷於坑中,欲使脫逸?

☚ 色   承 ☛
000000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