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丝弦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丝弦戏

丝弦戏

戏曲剧种。在河北石家庄、邢台、保定一带流行。相传是元明弦索调的遗音,清康熙初年曾遭禁止。清末曾与老调梆子同台演出。用琵琶、三弦伴奏。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同程度受到昆曲、河北梆子、京剧的影响。因地区不同而分成东、南、中、北、西五路,南路又称弦子戏。

☚ 京剧   蒲剧 ☛
丝弦戏

丝弦戏

清初在河北石家庄一带民间弦索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曲剧种。又名“女儿腔”、“弦索腔”、“弦子腔”。因流行地区不同有中路、南路、东路、西路四路。腔调分官调、越调,各包括起板、头板等几种板路,属板腔体结构,剧目有《空印盒》、《金铃记》、《白罗衫》、《赶女婿》等。
另,广西有清末形成的以北路、南路、七句半等主要腔调的丝弦戏; 湖南有以丝弦正调、小调为主要腔调、流行于常德、大庸的丝弦戏。

☚ 老调梆子   唐剧 ☛
丝弦戏

丝弦戏

丝弦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金元时代,北曲三大摇篮之一的真定,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著名杂剧作家。后来真定改名为正定,又成为河北丝弦戏——古名“弦索腔”的摇篮和发展中心。康熙年间,丝弦戏在涿鹿就已遍于闾里,乾隆年间,曾在北京向清王朝献艺。丝弦戏流行地域东至河北省的献县、高阳、保定,南至邢台、沙河、广宗,北至山西省的繁峙、浑源、灵丘,西至和顺、昔阳、平定。
丝弦唱腔,除有《山坡羊》、《桂枝香》、《锁南枝》、《歌南子》等散曲之外,还有官调与越调两个板式变化系统,因此,她是混合唱腔体制的剧种。丝弦唱腔以真声唱字,然后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因而激越悠扬、慷慨奔放,时而有如怒涛旋转翻滚,时而又如瀑布急泻直下。
丝弦剧目相当丰富,约500余出。其中既有生活小戏,表现民间情趣;也有袍带大戏,反映宫廷斗争。
丝弦由木偶变为真人登台,并在山区、农村扎根,因此,表演既有朴实、敦厚和浓郁的乡土特色,又有夸张、刻板和直线条的木偶动作遗风。此外,还有耍牙、耍碗、耍鞭,以及耍帽翅等特殊表演技巧功。
丝弦剧著名演员有驰名太行山麓的“四红”:正定红刘魁显,赵州红何凤祥,莸鹿红王振全,平山红封广亭,著名须生张永甲和王永春,著名青衣花旦杜雷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丝弦戏濒临绝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扶植下,传统剧目和音乐得到了抢救、发展与革新,从而获得了新生。

☚ 保定老调   西河大鼓 ☛
000061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