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坡赤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坡赤壁

 位于黄州市古城西门外。原名赤鼻,亦称赤鼻矶。断岩临江,突出下垂,色呈赭赤,形如悬鼻,因而得名。宋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写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诵千古的名篇。现存纪念建筑物系1922年改建。几经修缮,已焕然一新。主要有:九亭(坡仙亭、放龟亭、睡仙亭、酹江亭、向鹤亭、快哉亭、览胜亭、羽化亭、望江亭),三楼(栖霞楼、挹爽楼、涵晖楼),一台(八卦台),一峰(剪刀峰),一像(东坡塑像),一塔(乌石塔)等瑰丽典雅的建筑群。绿树红墙掩映,饶富诗情画意。还有碑阁四壁,嵌有清光绪年间由著名学者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帖》,计石102方,为苏书名体中的精品。其它亭堂内,也藏有历代文人书写的木刻碑石。有的风格师承颜、柳,有的风格直逼魏晋,琳琅满目,堪称古代书法集粹。黄州赤壁因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而闻名,传有“无苏轼则无黄州赤壁”之说。因苏轼取号东坡,黄州赤壁又叫“东坡赤壁”。也有人称之为“文赤壁”,以区别蒲圻的古三国赤壁战场的“武赤壁”。
 〔古诗文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一着笔就是滚滚东去,一泻千里的长江,气势磅礴。读着这首词,使人依稀可见作者兀立赤壁矶头,面对江流,放声高歌:滔滔长江啊,那惊涛骇浪卷走了千古以来的多少英雄人物。在黄州古城的西边,人们都说是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兵的古战场——赤壁。这里,陡峭的石壁,刺入了高空,惊人的巨浪,冲击着崖岸,激起朵朵浪花,如同千堆白雪。啊!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一时间,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这是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黄州赤壁壮丽的自然景观。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以浓墨健笔生动地描写了其构件——大江、乱石、雪浪,展示了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并且让千古英雄之一的周瑜在这种背景下亮了一次相,以引起读者对气壮山河、影响久远的赤壁鏖兵战况的联想,这就扫尽了平庸萎靡的气氛,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开阔,精神大振。诵读到此,无不发出惊叹:江山如画!无怪乎引出诸多英雄豪杰为之争斗角逐。最后一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和点化,也是对下片的带起。
 词的下片,作者一开始就把周瑜置于读者的想象之中。作者说,让我们的思绪追溯到遥远的三国时期,想象当年周瑜洒脱英豪的气派和千古传颂的建树吧。那个时候,被称为吴国“国色”的小乔初嫁给他。他风流儒雅,雄姿英发。在滚滚东流的大江之上,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采用反间、连环、火攻等计,使“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曹孟德80万人马顿时灰飞烟灭。写得何等气势。苏轼在这里刻划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以弱胜强的壮举,其意不仅表现他对周瑜的钦羡之情,更主要的是抒发自己华发早生、报国无门的愧疚之恨。当时,在辽和西夏军事政权严重威胁的情势下,北宋国力衰弱,朝廷萎靡怯懦。早怀报国之志的苏轼是十分渴望自己能像周瑜那样,为北宋边疆危机的解除尽一己绵薄之力。但是,眼前的严峻现实是:自己是谪居黄州的罪人,何能干预朝廷大事!在这两种心情的强烈对比之下,作者发挥了一种更为丰富的想象力:要是周瑜今天重游旧地,定会笑我一事无成而满头白发。作者在这江山胜处,回想古事古人,大有虚度光阴的感叹。于是他就寻找到了一种自我解脱心境的办法:还是借酒浇愁吧,端上一樽美酒,邀那江上明月,且思且饮,且喝且和。人生啊,只不过是一场梦!
 〔现代散文〕 “词至苏公始豪放,赋到此翁无古人”。苏轼的“二赋一词”使黄州赤壁的名声大噪。为了纪念苏东坡在赤壁写下的千古之作,清代康熙年间,黄州知府郭朝祚在赤壁之前冠以“东坡”。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在此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词画赋,或状山川之胜,或抒怀古之情,无一不及赤壁之战或苏子之游。正如明代文人袁宏道所言:“周郎事业坡翁赋,递与黄州作主人。”东坡赤壁在习惯上是文赤壁的名胜古迹。事实上,东坡赤壁之文,不仅指苏轼之文,还包括历代文人写苏轼和赤壁之战的全部诗词画赋,也包括后人对苏轼和赤壁的研究成果。她不仅是东坡赤壁的瑰宝,也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赤壁现有楼堂、亭、阁等建筑217座,多系清代同治年间所建,主要集中在赤壁矶上,它们各依地势参差而立,独立成景,相辅相成,彼此间用院落分隔,以踏步和景门相连,回环曲折,自然流畅,令人心旷神怡。
 新落成的门楼位于赤壁景区南面,与东坡像和赤壁矶上的主体建筑栖霞楼构成了园林的中轴线。门楼和东坡像之间有三孔桥和七星水。门楼名曰乾坤阁,三孔桥名曰八卦台,七星水形似北斗七星。这是根据《易经》中传统的风水理论构景和命名的,耐人寻味。
 在赤壁景区中央的平地上有一碑亭,碑亭上有用中日文刻写的“樱花园”和诗文,碑亭旁有一片樱花,这是日本友人山上次郎先生栽植的樱花园。每年春天,樱花怒放璀璨夺目。
 过去,赤壁矶横亘江中,俨然中流砥柱。江水至此,激起涛涛巨浪,声若雷鸣,气势磅礴而壮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即为当年情景的真实写照。如今长江已离赤壁而去,但当年江水冲刷崖石痕迹犹存,停泊船只的桩眼清晰可见。见此情景,无不为之产生沧桑之感,同时也不免为长江的离去而失却当年惊涛拍岸的壮丽景观而产生几分遗憾。
 乱石仍穿空,惊涛不复现,为了弥补这一遗憾,近年在赤壁边开设了十数亩面积的放龟池。池水虽不如江流澎湃,轻风徐来,水波不兴,倒也给赤壁增添了几分静谧和文秀。
 人们仍然可以驾着小舟,一试当年苏轼在赤壁泛舟的滋味。
 

(鄂旅导)

东坡赤壁

177 东坡赤壁

在黄冈县境内长江北岸,因山崖的砂砾岩呈赭赤色,故名赤壁。此处风景壮丽,自古为旅游胜地。北宋文学家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来此游览,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文,生动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清康熙年间重修时,为区别于三国赤壁,定名为“东坡赤壁”。主要建筑有二赋堂、挹爽楼、留仙阁、碑阁及坡仙亭等。

☚ 三国赤壁   东湖 ☛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

原名赤鼻矶,在古黄州(今湖北黄州市)城西门外。宋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有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东坡赤壁”。主要建筑有二赋堂、挹爽楼、留仙阁、碑阁、坡仙亭、酹江亭、睡仙亭、放龟亭、问鹤亭等,掩映在绿树红墙间。碑阁四壁,嵌有清光绪年摹刻的《景苏园帖》,计石一百零二方。其他亭堂之内,也多嵌有历代文人书写的木刻、碑石,集中了古代书法精华。

☚ 枫桥小天竺   丰湖 ☛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

原名赤鼻、赤鼻矶,位于城西门外长江边。赤鼻矶“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黄州府志》)。宋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间,并创作了前、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苏轼诗文中误将此处指为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古战场,而令其名声大增。为与三国“赤壁之战”的蒲圻赤壁相区别,清康熙年间将赤鼻矶定名为“东坡赤壁”。其背靠山崖,面临大江,风景壮美。唐诗人杜牧赞叹:“城高倚绝𪩩,地胜是楼台。”(《黄州寄李岳州》)苏轼描绘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也称此地为佳处,一再游赏。现有纪念苏轼于此创作前、后《赤壁赋》的二赋堂、立有清康熙帝《前赤壁赋》书刻的酹江亭、镌刻苏轼诗词、绘画手迹的坡仙亭,以及睡仙亭、放龟亭、留仙亭、问鹤亭、挹爽楼、碑阁等。碑阁有石102块,尽刻苏轼书法各帖于其上。

☚ 5. 黄冈市   青云塔 ☛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

在湖北省黄州市西门外,与鄂州市西山隔江相峙。原名赤鼻矶,因断岩临江下垂,形如悬鼻;又因壁为赤色,故名。或称为黄州赤壁。1000多年前就建有亭台楼阁,供人凭栏览胜。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谪贬黄州,写下前后《赤壁赋》及《赤壁怀古》而名益著。又有“文赤壁”之称,以与“武赤壁”(蒲圻三国赤壁)相区别。现建筑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主要建筑有挹爽楼、坡仙亭、留仙阁、问鹤亭、酹江亭、喜雨亭、放龟亭、睡仙亭、碑阁等。坡仙亭有东坡诗词、绘画的石刻。近年又新增苏东坡塑像及东坡陈列馆。

☚ 毕昇故里   黄州三国城 ☛
000056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