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坡文论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坡文论丛 《东坡文论丛》多人著,苏轼研究学会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这是苏轼研究学会编选的“苏轼研究论文集”的第四辑,共收入论文14篇,分别就苏轼的各类散文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论述。在《从韩愈与苏轼散文的比较看北宋古文运动的成就》(谢桃坊)一文里,作者就文体的一般情况,以苏文为例说明了宋代散文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和丰富了。作者还就韩、苏散文在气格、文理、文辞、结构等传统散文艺术方面作了具体比较,指出:苏轼散文学习了韩文的气格,而文理更加精密深透,语言进一步通俗化而更加平易晓畅,结构也更曲折而富于变化。这不仅体现了苏轼个人们的成就,也体现出了北宋古文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在艺术上取得的新的成就。在《诗情与哲理的交响曲——苏轼文学散文艺术美浅探之一》(陈华昌)一文里,作者指出:苏轼的文学散文不仅以浓郁的诗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丰富深刻的哲理启迪人的思想。几乎所有的苏轼散文名篇,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地蕴含着某种哲理。在这些文章中,情和理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说理议论中兼带着抒情,抒情中兼带着说理,二者水乳交融,构成一曲美妙的乐章。在《东坡散文艺术探微》(王文龙)一文里,作者指出:苏轼散文的一个特点是“妙造自然”,它们相当平易流畅,读起来毫无艰涩、局促之感,尤其是他的随笔小品,丝毫不做作,不逞才使气,潇洒从容,悠然自得,更给人们以艺术的快感。苏轼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溢为奇怪”,它们有的具有新颖、独特以至奇妙的构思,因而显得不同凡响。东坡散文的奇处难以企及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用巧骋奇,刻意追求,而是自然达到的一种艺术高境。苏轼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善于创造意境,尤其是他的游记和小品文,其中不少作品都有鲜明、深远的意境。作者还就苏轼散文常用的技法——传神和衬托以及苏文中议论的妙用作了细致地分析和论述。在《苏轼杂记文中的艺术特色》(洪柏昭)一文里,作者指出:苏轼的记,有60多篇,这是苏轼最富于文学性的散文之一,其中很多篇章,颇能代表苏轼散文成就的一斑。他以其积极用世的政治态度,丰富的生活经验,复杂的世界观,宽阔旷达的胸怀、渊博的学问,高度的文艺修养,在记里谈政治,谈人生,谈佛道,谈哲理,谈艺术,谈学问,读者在这些文章里可以看到丰富生动的记述,妙趣横生的议论,获得优美的艺术享受。作者还就构思、谋篇、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苏轼记文“随物赋形”,“姿态横生”的艺术特色。在《浅谈苏轼小品文的风格》(李苓)一文里,作者指出: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小品文大师,他的小品文题材广泛,几乎无所不及,它们非常随便,自然,有感即发,有话便讲,言之有物,无所讳忌。苏轼的小品文具有许多文豪所不及的丰富感、变化感、幽默感。作者从立意,谋篇、行文三个方面对苏轼小品文作了一些较为深入地探索。其它几篇文章,如《苏轼散文的比喻手法》(何江南)、《苏轼题跋浅探》(郭隽杰)、《论苏轼的赋》(张志烈)以及《达观幽默,遇慨于谐——苏轼〈游沙湖〉评析》(陈祖美)、《独辟蹊径》,不主故常——苏轼〈方山子传〉的结构艺术》(丁永淮)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苏轼及其作品 曾巩研究论文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