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北大秧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北大秧歌

❶群舞。由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音乐舞蹈团创作演出。编导:赵荣文。作曲:刘守义。演员:该团舞蹈队。根据海城高跷秧歌及二人转等民间舞蹈素材改编而成。舞蹈通过火爆、热烈的前、后大场及中段三段双人舞构成的清场表演,展示了关东儿女们泼辣豪放的共性以及情趣各异的个性。1953年首次演出,同年参加东北大区汇演获奖。
❷辽宁民间舞蹈知识读物。李瑞林、战肃容编著。198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东北大秧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风格特点、产生的渊源及其演变,书中绘有舞蹈动作图;并附有秧歌曲牌、锣鼓谱等。

东北大秧歌

东北大秧歌

辽宁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以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篷,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槌,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 辽南皮影戏   沈阳秧歌 ☛
000109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