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运动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差异
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不同专项运动员必须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根据不同专项特点去选拔运动员。为了选好运动员,应从下面几方面去考虑:
❶运动中的年龄心理差异。初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较广泛,只要教师组织得好,学生能很好地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只有极少数人对某一专项表现出稳定的兴趣,有的还从小立志终身从事体育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逐渐向选择性、集中性的运动兴趣发展。高中学生已形成了稳定的运动兴趣,并对较为复杂和具有一定技巧性的项目产生浓厚兴趣。从运动心理角度看,年幼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灵活性大,准确性差,年长的则与此相反。
❷运动中的性别心理差异。初中、高中男、女生都比较喜欢球类运动;此外,女学生更喜欢艺术体操、健美操等项目,而男学生则喜欢力量大、刚强、豪放的运动项目,如田径、武术等。
❸运动中的个性心理差异。个性是指那些较稳定的、能表现一个人个性特点的行为倾向。心理学上按个体的活动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大类型。外向型的人表现为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情绪外露,对周围环境容易适应。内向型的人表现为沉静、谨慎、多思、孤僻,不易适应新环境。教师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和选拔专项运动人才。研究证明,杰出运动员都有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可以说,稳定性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活泼性格的人一般适合从事球类运动,稳定性格的人适于耐力性的运动项目(如马拉松和长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