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听。知:领悟。没有听过不如亲耳听到,听到的事不如亲眼见到,见到的事不如心领神会,领悟的事不如亲身实践。指亲身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先秦·荀况《荀子·儒效》)不听不如听,听说不如看见,看见不如理解,理解不如实践。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 听。知: 了解。行: 实践。没有听说,不如听一听;听到了,不如亲眼见到;见到了,不如具体了解;具体了解,不如实际去做。指实践出真知。语出《荀子·儒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例]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对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都提出过一些可贵的思想。……荀子认为:“~。”明确肯定了“行”的重要性。(余楠《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在实践中还进一步把“学思结合,学思并重”发展到“学、思、行”的统一,并用来处理感知与理解的关系,把启发式教学原则从启发思维发展到与其同时指导实践,也就是所说的“行”,以“行”的反馈作用反转为激励思维。“~”。(姜惠莉《谈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