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不辨菽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不辨菽麦;五谷不分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菽:豆类。)〈例〉我们刚到农村的时候,不辨菽麦,闹了很多笑话。
【五谷不分】wǔ ɡǔ bù fēn 分不清粮食作物。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粱)、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例〉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有分不清粮食作物,缺乏生产知识的意思;都用作贬义;都常作谓语、宾语、定语。
“不辨菽麦”用于书面语;一般单用。“五谷不分”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常和“四体不勤”连用。
提示 “菽”不能读作“jiāo”,不能写作“寂”或“叔”。
  • 上一篇: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 下一篇:不测风云;风云变幻

“不辨菽麦”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不辨菽麦

 【出处】: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 不能辨菽麦。”
【故事】: 春秋时代, 晋国上层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栾书、中行偃等人对晋厉公偏信胥童, 大为不满。为了夺权, 他们首先杀了胥童, 随即又把晋厉公杀了, 另立晋襄公的曾孙周子为国君。周子时年仅十四岁, 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在栾书和中行偃的手里。他们为了遮人耳目, 就大肆宣扬周子特别聪明能干, 并且说:”周子虽有哥哥, 但是十分愚笨, 连豆子和麦子也分不清, 所以不能当国君。”以此来证明他们立周子为国君是无可非议的。【意思】: 分辨不清豆子和麦子。菽:豆。形容愚昧无知。现也用来指脱离生产实践, 缺乏实际知识。
【古例】: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苟有是非之心,不至如不辨菽麦之童昏,读之无有不知抉择者。”郭沫若《银杏》:“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 上一篇:不卑不亢
  • 下一篇:不逞之徒

不辨菽麦

分不清豆子麦子,形容愚昧无知。《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晋葛洪《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辨菽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儿渐长,魁梧可爱,然性绝痴,五六岁尚不辨菽麦。”

不辨菽麦

菽:豆类总称。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人愚昧无知,后也指缺乏社会实践知识。春秋时,晋国王室政权混乱。贵族栾书、中行偃杀死晋厉公后,另立晋襄公的曾孙周子为国君,这便是晋悼公。周子不是长子,上面还有个哥哥。为防止大臣们说闲话,栾书等人故意制造舆论说:“周子的哥哥是个白痴,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楚,怎么能当国君呢?”(见《左传·成公十八年》)

知识

知识

知(求~) 识(识知;常~;见~) 闻(闻识;闻知;闻见) 文化 肚杂
知识和修养:学养
各种知识:百货
文化知识:文墨
学问知识:学识 学解
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功
 基本功的底子:功底
感性知识:直观
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心得
普通的知识:常识
新知识:异闻
理化知识:声光电化 声光化电
表面的知识:皮毛(略知~)
 肤浅的知识:浅知 浅闻小见
一知半解的知识或技术:半瓶醋
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的知识:无尽宝藏
富于文才,知识广博:辞博
品德高尚,知识广博通达:大雅宏达 雅达通博
广具各种知识:博通
稍有肤浅的知识:略知皮毛
见识不广,知识有限:罕闻寡见
囿于见闻,知识短浅:夏虫疑冰
知识贫乏:寒腹
缺乏知识:浅薄
 缺乏实际生产知识:不辨菽麦 不辨菽粟 不别菽麦 牂羝不辨
 脱离劳动,缺乏农业知识:五谷不分
知识浅陋:穴处 虚怀
文化知识浅薄,爱读错或写错字:伏猎弄獐 金根伏猎
(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和认识:知识)

另见:认识 见识 阅历 经验 学识

☚ 知识   文化2 ☛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be unable to tell beans from wheat—have no knowledge of practical matters;cannot distinguish (/tell) beans from wheat; not know pulse from corn
❍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左传·成十八年》) Zhouzi had a brother who was devoid of intelligence,so that he could not distinguish beans from wheat,and consequently,could not be made marquis.
❍ 儿渐长,魁梧可爱。然性绝痴,五六岁尚~,言语蹇涩。(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194) This boy grew up to be a fine manly fellow,though so extremely stupid that when five or six years old he didn’t know pulse from corn,and could hardly talk plainly.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have no knowledge of practical matters, not know chalk from cheese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解义】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缺乏实践经验。
【用法】脱离实际、缺乏常识者,可用此语。
【例句】父亲说我是一个~的书呆子。
【近义】愚昧无知、五谷不分
【反义】博学多才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ú mài

分辨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左传·成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不辨菽麦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厉公昏庸无道,生活奢侈。他不信任那些职位高、势力强的卿大夫,想去掉他们,然后换上自己宠信的人。
公元前574年,晋厉公在胥童等人的怂恿下,杀了郤锜、郤犨、郤至兄弟三个卿,把他们的尸体陈列在朝廷上。胥童又带着士兵在朝廷上抓了栾书和中行偃。晋厉公觉得一天杀五个卿影响不好,就把这两个人放了,并叫他们不要计较,仍旧担任原来的职务。随后就任命胥童担任卿。
栾书和中行偃心中怀恨,没多久,乘晋厉公外出游玩的时候把他抓了起来,并杀了胥童。
第二年正月,栾书和中行偃派人杀死晋厉公,从周王的京城接来周子,要立他为晋国国君。周子又叫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当时只有十四岁,但聪明能干。晋国大夫迎接他的时候,周子说:
“我原先并没有做国君的愿望,现在到达这个地步,也许是上天的意志吧!人们要求有国君,需要他发号施令;但立了国君又不听他的,这样的国君有什么用呢?你们几位用得着我,今天就做国君;用不着我,今天就算了吧。立了国君,就要恭敬地听从国君。”
大夫们都说:“您主持国政,是我们的愿望,哪里敢不唯命是听!”
周子做了国君,就是晋悼公。他执政之后,立即驱逐了不守臣子之道的七个官员。
周子家中还有一个哥哥,为什么不立长子做国君呢?《左传》记载说,周子有个哥哥,但是很笨,分不清哪是豆子(菽),哪是麦子(麦),所以不能当国君。
后来,“不辨菽麦”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愚昧无知,现也指脱离生产实践而缺乏实际知识。

不辨菽麦bùbiàn-shūmài

菽:豆。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现也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不能分辨豆子和麦子。菽: 豆类的总称。
❶ 原形容愚昧无知。
❷ 现多指缺乏实际的生产知识或判断能力。也作“未辨菽麦”、“菽麦不辨”、“不辨菽粟”、“不辩菽麦”。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解义】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缺乏实践经验。
【用法】 脱离实际、缺乏常识者,可用此语。
【例句】 父亲说我是一个~的书呆子。
【近义】 愚昧无知、五谷不分
【反义】 博学多才

不辨菽麦bu bian shu mai

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原意指愚昧无知。今多指不参加生产劳动,缺乏常识或实际知识。也指什么都不懂。
【近】五谷不分 一无所知
【反】无所不知

14C1【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因脱离生产实践而缺乏实际知识。菽:豆类。

不辨菽麦bùbiàn-shūmài

〔述宾〕 菽,豆类总称。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缺乏实际知识。语本《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刘复《复王敬轩书》:“林先生于‘诗’‘戏’两项,尚未辨明,其知识实比‘~’高不了许多。”
△ 贬义。多用于脱离实际无知方面。
【近义】愚昧无知
〖反义〗博学多才。
也作“不辨菽粟”、“不辩菽麦”、“未辨菽麦”。

不辨菽麦bù biàn shū mài

辨:分辨,区别。菽:豆类。即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缺乏农业生产的实际知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