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爱古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爱古玩 不爱古玩中国古代笑话。有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将以献吕文穆公。公曰:“我面不及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之镜乎?”不用。孙之翰人与一砚,直三十千,云:“此石呵之则水流。”翰曰:“一日呵得一担水,只直三文钱,何须此重价。”语似俗而实达,推广此意,则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 不重廉耻 不辞小官 ☛ 不爱古玩孙之翰,人与一砚, 直三十千。云:“此石呵之则水流。”翰曰:“一日呵得一担水,只直三文钱,何须此重价?” 语似俗而实达。推广此意,则一饱之需,何须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镜照面,砚磨墨,无论古今都一样。物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这是一条朴素的真理。吕文穆(即宋代的吕蒙正。文穆公是他的死后谥号。)和孙之翰虽然没有揭穿古镜“能照二百里”和石砚“呵之则水流”的谎言,但是他们也终于未上当。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古玩,而是由于他们以实用的观点去衡量古玩作为一种用品的价值,欺骗撒谎就无所施其技。古玩当然有文物价值,但其所以成为文物,也因为它当时曾作为用品或艺术品存在。作者评论吕孙二人的话“语似俗而实达”,就是肯定其中包含着的真理的朴素内容,肯定他们不尚奢华、实事求是的态度。可以说,这则寓言,是实事求是精神的颂歌。 但作者冯梦龙的旨意并不在此。作者在结尾,对照那些食则八珍九鼎,居则千门万户的达官贵人,赞扬吕孙二人自甘淡泊生活,不追求富贵享乐的人生操守。显然,他是取故事内容之一端进行发挥,表现对现实的批判。而读者自由联想和深入思考,却可以有更多的发现。 作者搜集排比性质类似的事例,寄托寓意,不同于单一的内容完整的故事。所以,本文不重在形象刻划,而重在意义传达。语言的朴素,故事内蕴的朴素,作者肯定的人生态度的朴素,三者是和谐统一的。 不爱古玩 有朝士家藏古鑒①,自言能照二百里,将以献吕文穆公。公曰:“我面不及楪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之镜乎?”不用。孙之翰人与一砚,直②三十千,云:“此石呵之则水流。”翰曰:“一日呵得一担水,只直三文钱,何须此重价。” ——《广笑府》 【注释】 ①: 铜镜。②直: 同 “值”。 【意译】 朝中有个士夫藏着一面古镜,说此镜能够照二百里宽。他把镜子献给吕穆公。吕穆公说:“我的脸还没有一只碟子那么大,又干嘛用这能照二百里宽的镜子呢?”于是,不用它。有人给孙之翰一块砚台,价值昂贵,并说: “对着它吹气就能流出水来。”孙之翰说:“一天吹一担水,不过数文钱, 又何必需要价钱这么贵的砚台呢?” 【解说】 这则笑话表面上看很浅显,吕穆公和孙之翰真不识货,别人用比喻说明物件的昂贵,他们却将喻成真,弃之不用。这样评说其实是错怪了吕孙两人的。他们身居显位并非庸人,又怎能不识货呢?他们无非是想说明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何用千门万户?超过实际的需求的价值是不实用的。看起来,这仅是看问题的方式的选择,实际上,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要么是追求其表,扛招牌讲面子,要么是实事求是,不夸饰虚名。看来他们选择了后者。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处理事情,待人接物自然是讲究实效, 稳健而扎实的。 【相关名言】 当人过度时, 最适意的东西也变成了最不适意的东西。 ——希腊·德谟克利特 败莫大于不自知。 ——吕不韦 不爱古玩 有朝士家藏古鑒①,自言能照二百里,将以献吕文穆公。公曰:“我面不及楪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之镜乎?”不用。孙之翰人与一砚,直②三十千,云:“此石呵之则水流。”翰曰:“一日呵得一担水,只直三文钱,何须此重价。” ——《广笑府》 【注释】 ①: 铜镜。②直: 同 “值”。 【意译】 朝中有个士夫藏着一面古镜,说此镜能够照二百里宽。他把镜子献给吕穆公。吕穆公说:“我的脸还没有一只碟子那么大,又干嘛用这能照二百里宽的镜子呢?”于是,不用它。有人给孙之翰一块砚台,价值昂贵,并说: “对着它吹气就能流出水来。”孙之翰说:“一天吹一担水,不过数文钱, 又何必需要价钱这么贵的砚台呢?” 【解说】 这则笑话表面上看很浅显,吕穆公和孙之翰真不识货,别人用比喻说明物件的昂贵,他们却将喻成真,弃之不用。这样评说其实是错怪了吕孙两人的。他们身居显位并非庸人,又怎能不识货呢?他们无非是想说明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何用千门万户?超过实际的需求的价值是不实用的。看起来,这仅是看问题的方式的选择,实际上,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要么是追求其表,扛招牌讲面子,要么是实事求是,不夸饰虚名。看来他们选择了后者。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处理事情,待人接物自然是讲究实效, 稳健而扎实的。 【相关名言】 当人过度时, 最适意的东西也变成了最不适意的东西。 ——希腊·德谟克利特 败莫大于不自知。 ——吕不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