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刺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刺芹 【概况】: 异名 假芫荽(《中药大辞典》、广东),野芫荽、香信(广东),洋芫荽、刺芫荽(广西、云南),阿瓦芫荽(云南)。 基源 为伞形科刺芹属植物刺芹的全草。刺芹属全世界约220余种,中国产2种。 原植物 刺芹Eryngium foetidum L. 形态 二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1~40cm或以上。 主根纺锤形。 茎粗壮,直立,无毛。基生叶不分裂,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革质,长5~25cm,宽1.2~4cm,先端钝,边缘有骨质尖锐锯齿,近基部的锯齿呈刚毛状,两面无毛,羽状网脉;叶柄短,基部有鞘,长可达3cm;茎生叶著生在每一叉状分枝的基部,对生,无柄,先端不分裂或3~5深裂。 头状花序呈圆柱形,长0.5~1.2cm,宽3~5mm,无花序梗,生于茎的分叉处及上部枝条的短枝上;总苞片4~7,长1.5~3.5cm,宽4~10mm,叶状,披针形,边缘有1~3刺状锯齿;小总苞片阔线形至披针形,长1.5~1.8mm,宽约0.6mm,边缘透明膜质;萼齿卵状披针形至卵状三角形,长0.5~1mm,顶端尖锐;花瓣白色、淡黄色或草绿色,与萼齿等长。双悬果卵圆形或球形,长1.1~1.3mm,宽1.2~1.3mm,表面有瘤状突起,果棱不明显。花果期4~12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册.65页.图版2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1540m的丘陵、山地林下路旁、沟边等湿润处。 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美东部、中美、安的列斯群岛以至亚洲、非洲的热带地区有分布,且其它种类很多。 。【化学】: 根含皂甙。 全株含0.03%挥发油,成分有十二碳-烯-2-醛-1,2-蒎烯,小茴香醇(Fenchyl alcohol)及呋喃醇。及胡萝卜素等[1,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59 [2] CA 1988;108∶203524v。 【药性】: 性味 《陆川本草》:“辛,温。” 功效 行气健胃,疏风解表。 主治 腹胀,消化不良,肠炎腹泻,感冒发热。 ❶ 《陆川本草》:“行气,健胃。治腹胀食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❶ 治感冒,麻疹内陷,气管炎,肠炎,腹泻,急性传染性肝炎:刺芹9~15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