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不倒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不倒翁

不倒翁

清代鬼怪故事。见清袁枚撰《子不语》卷二。写蒋生过河南巩县,住在一家旅店的西楼上。夜深听见几下有竹桶泛水声,随即跳出一个三寸长的矮人,青衣皂冠,跟世间的差役似的。叱退后不久,几个小人抬一个官来。那官指着蒋大骂,声音细如蜂蝎。蒋并不惊骇,用手把它拎起放在茶几上细细一看,乃市场上卖的不倒翁。抬轿的跪下请求放还他们的主人。蒋说必须拿东西来赎,他们从墙穴中扛出许多首饰金帛。蒋把不倒翁掷去,他们立刻奔窜而走。天明店主大喊有贼。一问才知道楼上赎官之物都是三寸矮人从店主那里偷来的。

☚ 关东毛人以人为饵   算命先生鬼 ☛

不倒翁

 蒋生某,往河南,过巩县宿焉。店家有西楼,洒扫极净。蒋爱之,以行李往。店主笑曰:“公胆大否?此楼不甚安。”蒋曰:“椒山自有胆。”秉烛坐至夜深,闻几下如竹桶泛水声。有跃出者,青衣皂冠,长三寸许,类世间差役状,睨蒋许久,叱叱而退。少顷,数短人舁一官至,旗帜车马之类,历历如豆。官乌纱冠危坐,指蒋大詈,声细如蜂虿。蒋无怖色,官愈怒,小手拍地,麾众短人拘蒋,众短人牵鞋扯袜,竟不能动。官嫌其无勇,攘臂自起。蒋以手摄之,置于几上,细视之,世所卖不倒翁也,块然僵仆,一土偶耳。其舆从俯伏罗拜,乞还其主。蒋戏曰:“尔须以物赎。”应声曰:“诺。”墙穴中嗡嗡有声,或四人辇一钗,或二人扛一簪,顷刻首饰金帛之属,布散于地。蒋取不倒翁掷与之,复能举动如初,然队伍不复整矣,奔窜而散。天渐明,店主大呼失贼。问之,则楼上赎官之物,皆三寸短人所偷店主物也。
 袁枚老先生的《子不语》虽然在自序中谓之“戏编”,“妄听妄言,记而存之”,然而,只要诉诸笔端,必然是耳之所闻、身之所历、心之所思的有感而发之作,必然反映其世界观、人生观。与其他封建文人一样,他同样未能超越所处的阶级和时代。但是,作为一代文人,使《子不语》得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并称于世,共享盛誉,必有其超越同代人之处。徜徉在绚丽多姿的古小说的国度里,袁枚的作品中不乏闪烁进步思想光辉之作。
 《不倒翁》以其独特的方式,在魏晋以来众多描写不怕鬼的故事中独树一帜,为人们所喜爱。它没有阴森的氛围,没有压抑的情绪,没有紧张的相持和扣人心弦的争斗。读来妙趣横生,轻松畅快,象是做了一场有意思的游戏。
 整个故事记述了蒋生某过巩县宿客店西楼,一夜间遇鬼的经过。
 蒋生因客店西楼“洒扫极净”,非常喜欢,于是宿了进去。夜深时,听几案之下有竹桶泛水之声,看时,跃出身着“青衣皂冠”象差役样子的鬼,斜着眼睛看了他许久。不一会儿,旗帜车马拥一位做官的鬼到,指着蒋生大骂,蒋生毫无恐怖之色,那官更加发怒,指挥众鬼捉拿蒋生……
 有趣的是,这些鬼汹汹然,嚣嚣然,却是些身长不过三寸许,大骂之声不过象蜜蜂、蝎子的叫声一样微弱的小人儿。它们乘的车马只如豆子大小。以小手拍地的盛怒形状显得那么可笑而无力。他们群聚拘蒋,“牵鞋扯袜”,竟丝毫动蒋不得。一旦被捉,当蒋生拿起那官。放在几案上细看时,不过是个泥捏的小小不倒翁罢了……文章通篇没有半句关于不怕鬼的说教,没有让故事的主人公与厉鬼争强斗狠,而是在描述中以及整体构思上对鬼怪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不恭和嘲笑。看着那些在几案下乱哄哄的可怜的小人儿,作者不怕鬼的寓意已自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正是此篇有别于一般不怕鬼的故事的独到处。
 在世人们谈鬼色变,整个身心被统慑在鬼神威力笼罩之下的封建时代,袁枚老先生的故事,不禁令人产生觅鬼怪而一睹为快的欲望,他的不怕鬼的气魄化作一种精神力量,强烈地鼓动读者去蔑视和戏弄那些“块然僵仆”的“土偶”。作品在贬斥“非人”力量的同时,强调和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和力量,这对于冲破封建主义思想禁锢是有积极的进步作用的。
 任何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作者在描写鬼蜮世界的时候, 自然而然渗透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袁枚出身寒门,对于社会各种矛盾当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因此,鬼世与人间的对应,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文中没有赋于这些异类青面獠牙,狰狞可怖的形象,而是与生人无异,只是比生人短小罢了。他们有官长,有差役。官吏一呼百应,尊卑俨然有序。为乞其主,竟然成群结伙去偷盗“首饰金帛之属”。真不知这魍魉世界在人间,还是人间本来就是魍魉世界了。店主人在天明后“失贼”的大呼使人警醒,这长三寸许的“土偶”虽不可怕,却也是不可小视的!

杂文《不倒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不倒翁

 

乌纱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
 通身何处有心肝


 赏析 这副嘴脸,我多年以前就认识了,而且印象极深。齐白石老人的这首诗也成诵已久了。画好,诗也好。不愧为大画家、名诗人。
 这幅人像,面目可憎;可它也美丽动人。他画的,形象是人,打碎了,却没有心肝。令人看了,觉得可笑而又有点逗人喜欢。外形与实质的矛盾,所以发生了讽刺的效果,给人以美感享受。如果画的是肉人,就显得太实,就会成为指控,缺乏喜剧的滑稽之趣了。
 当然,画的泥人,读者没有不把它当肉人看的。这样毫无心肝的“官”,太熟悉了,可说无代无之。他们头上戴的不止乌纱帽,也许是红蓝顶子;也有还穿着挺直的西服,头戴大礼帽。外表可以不一样,但凭手中掌握着的一份权柄,高高在上,为非作歹,颠倒是非,残民自肥的种种行径,不是异代均为“无心肝”的吗?现在,我们批判一切腐化的“官”,他们口称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站在人民头上,叫人民替他们服务。还有众多的“倒爷”们,头上虽没戴乌纱帽,谁知他们的心肝何在?!
 看了白石老人的画,读了他的诗,我想众多的读者,会和我有同感的吧!
不倒翁

不倒翁bùdǎowēnɡ

┃┃━ 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柳亚子《咏史》诗:“三十四年不倒翁,朝秦暮楚一时雄。”

☚ 五绔谣   三钱饮马 ☛

不倒翁bùdǎowēng

玩具,外形像老头,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己立起来;比喻处世圆滑、善于应付因而总不倒台的人。

不倒翁bùdǎowēng

❶玩具,状如老翁,上轻下重,扳倒后一松手即自动立起。杨恒标《乡村里的企业家》:“老歪‘嗯’了一声,就坐到一把~似的椅子里,像个钟摆,悠来悠去了。”
❷比喻在任何政治情势下都能保住自己尊贵地位的人。谌容《太子村的秘密》:“方圆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太子村的代代红、~!”|汤吉夫《“女光棍”轶事》:“惹了吴玉芬,问题不大,因为老师们对这位~老早就不服气了,但是伤了另外一位女教师,情况就有所不同。”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玩具 > 不倒翁
不倒翁  bùdǎowēng

兒童玩具名。其形似老翁,上輕下重,按倒後復可自起,故亦稱“扳不倒”。始見於唐朝,流傳至今。清·趙翼《陔餘叢考·不倒翁》:“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虚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考之《摭言》,則唐已有此物,名‘酒胡子’,乃勸酒具也。”參見風俗類“酒胡子”。

不倒翁圖

不倒翁

不倒翁

原为儿童玩具,形似老人,上轻下重,推倒后能自动立起来。比喻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能保持住自己地位的人。

☚ 八面光   不哼不哈 ☛

不倒翁

tumbler;roly-poly


不倒翁

equilibrium apparatus

不倒翁bùdǎowēng

〔其他〕 玩具,形状像老头儿,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己起来。柳亚子《咏史四首》:“三十四年~,朝秦暮楚一时雄。”
△ 贬义。多用于人永远吃香,缺乏原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