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髁状突肥大
下颌髁状突肥大是良性骨质增生,多发生在单侧,病变一般进展缓慢,逐渐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咬合关系紊乱,疼痛,妨碍口腔正常功能,造成颌面部畸形。
病因尚不明,临床发现髁状突增生与炎症有关。有认为是交感神经经受持久性刺激而引起营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也有认为是血管系统先天性异常,当内分泌紊乱或创伤后则迅速增大。变形性骨炎(Paget病),纤维结缔组织发育异常,髁状突外伤、骨折、脱位等均可引起髁状突肥大。双侧髁状突肥大,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使髁状突生长中心功能过盛而引起的。由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病人因颜面畸形或疼痛,影响口腔功能而就诊。颜面畸形,表现为两侧面部不对称,病变侧下颌向前并向健侧移位,张口时更明显。患侧下颌角位置较健侧为低。扪诊时患侧髁状突较正常侧明显增大、凸起,可有压痛。 咬合关系紊乱,可出现开颌、反颌与错颌,有些病例在张闭口运动时出现弹响、疼痛和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双侧髁状突肥大表现下颌前突畸形,可出现反颌、 错颌等咬合关系紊乱。 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及X射线检查,正侧位X射线片上可见髁状突增生变形,患侧髁状突较正常侧大。一般无炎症及骨质破坏。骨质增生主要局限于髁状突者,为单纯性髁状突肥大,不伴有髁状突颈部的增大或增长。病人面部畸形较轻。如果骨质向内侧增生突出,妨碍喙突运动时则开口受限。骨质增生主要位于髁状突颈部者,由于髁状突颈部增长而临床表现出颌面部畸形,单侧者有下颌偏斜向健侧及错颌畸形,颞下颌关节运动无障碍。髁状突及其颈部均有骨质增生者,颜面畸形最为明显,常出现咬合关系错乱,髁状突肥大还应与髁状突骨瘤、软骨瘤、下颌体半侧过长相鉴别,有时需要病理检查方能确诊。治疗可采用手术切除增生过长的髁状突。一侧下颌体过长者应在下颌体施行手术,以矫正畸形,恢复颜面外形及咬合关系。必要时在术前应取牙颌研究模型以供手术参考。术后应磨改早接触点以恢复正常咬合及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