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反切语❶语言学论文,陈志良撰,刊 《说文月刊》 1939年第1卷。作者提出: 凡是用两个以上的语音,拼成一个语音,而用以代替普通的语言者,叫做反切语。文章分为两章13节,是 一部未完成的论著。第一章总论,其各节为: 反切语是什么; 反切语的名称; 反切语的种类;反切语的通行地点; 反切语的使用人; 反切语的用途; 反切语与其他秘密语的比较; 反切语的练习法。第二章本论,其各节为: 声母; 韵母; 合音; 声母与附加声; 声调。 ❷流行于上海地区的反切式秘密语。据陈志良《上海的反切语》记述,上海地区流行的反切式秘密语有多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两字反”,又称“硬反”、“洞庭反”或“同里反”等,定则除方言音系关系外,与各地“洞庭切”基本相同。例如: 中读若“糟仲”,登读若“刀伦”,翁读若“鏖红”,台读若“桃来”,哀读若“鏖孩”,天读若“叨连”。参“洞庭切”条。或是“花儿反”,即上下字颠倒、倒说的反切语。如“中”,一般顺说读若“镇仲”,“花儿反”则读若“仲镇”。这种情况,其他地区亦间有存在。二是“三字反”,即将一个本字切拼为三字读音,又因用韵不同而分软、硬反。如“中”的三字硬反读若“糟曹仲”或“捉蜀仲”,其三字软反读若“糟齐仲”。如果其第一附加韵及第二附加韵均收“阿”韵,则称“喇叭反”,即将“中”读若“斋柴仲”。如果第一附加韵或第二附加韵均收“恩”韵,则称“仑敦反”或“齆鼻头反”,即将“中”读若“镇神仲”。三为“多字反”,即“四字反”至“七字反”。其基本定则为: 第一字的发声与所切之字发声必须相同,而末一字的收韵亦必须与所切之字的收韵相同; 第二字的附加声,必须与末一字的附加声相同; 末一字以前诸字的附加韵,均可自由应用。仍以“中”为例,其四字至七字反分别读若“糟齐柴仲”、“斋神曹柴仲”、“镇曹齐柴才仲”和“灾齐曹神坐柴仲”。因多字反繁琐,多为语言游戏,因而流行不广。上海地区反切式秘密的一般切拼情况,以一至十数为例,大体如下(其中“□”处,系无适当记音汉字,故空缺):
本字 | 洞庭反 | 三字软反 | 喇叭友 | 仑敦反 | 花儿反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 夭结 饶基 烧斩 烧制 敖根㕶 落笃 超席 包伐 交友 蜀札 | 夭基结 饶基结 烧姊斩 烧姊制 敖□根㕶 落底笃 超徐席 包尾伐 交奚友 蜀姊札 | 耶皆结 □皆基 洒斋斩 洒斋制 牙加白根㕶 拉带笃 差顺席 摆淮伐 皆爷友 柴斋札 | 英京结 迎京基 圣尊斩 圣尊制 □根根㕶 仑敦笃 寸顺席 奔问伐 敬营友 顺尊札 | 一起 大儿 雪宜 蔡时 潘时 摇令 扐寸 挖奔 溜敬 勒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