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漕运明清时期建都北京,南粮北运的漕运,一直是统治阶级极为重视的经济命脉。自明永乐十三年(1415).京杭大运河畅通后,每年有5至13万鄂、湘、赣、越、吴、皖、齐、冀八省的船工、水手,驾驶着6000~12000多只漕船,装运着江南与山东、河南一带的400~500余万石粮食及各种土产.通过京杭大运河,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源源不断地供应北京等地。清末,铁路与海轮兴起,漕粮改征银两,长期盛行的漕运,方始宣告结束。天津作为京师门户,水运交通咽喉,一直是漕运转输重地。随着漕运的发展.天津商业日益繁荣,遂使天津由卫改州,由州升府,形成为连结北方各地的区域经济网络中心与北方最大的河口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