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语出《晋书·刘毅传》。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由于世家大族垄断了朝中政权,中正官完全由士族豪门所把持,他们品评人才多以门第为重,而且官位尊卑与品第高低必须相等。这一时期,政府要职差不多都由大族出身的人担任,甚至还有一些大族身兼多职,其子弟升迁也很快,可以不受资历限制,形成变相世袭。于是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正如《唐书·柳冲传》所记: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氏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姓矣。”这样,九品中正制蜕变为扩大士族势力,巩固门阀政治,阻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