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古歌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古歌谣

上古歌谣shanggu geyao

《诗经》以前流传于人民口头的歌谣。其中有些被后人用文字记录下来,保存在有关古籍中。歌谣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是远古人民的集体创作。原始人在劳动中为减轻疲劳,协调动作,发出了一些有节奏的呼声,这就是诗歌韵律的起源。在劳动实践中,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得到了发展,人们在有声无义的韵律节奏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早的诗歌。《吕氏春秋·音初》中记载的《候人歌》:“候人兮猗”,就是这种简单的早期歌谣。早期歌谣的内容往往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有关,在形式上又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就是由三人手持牛尾,脚踏节拍,边歌边舞。其内容包括天地祖先,表现耕作、畜牧和狩猎等活动,可能是一首祈求丰收的祭歌。又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上、逐宍(肉)”,是一首表现狩猎活动的歌谣。除了直接表现劳动内容,上古歌谣还往往与原始的祭祀、巫术有关。《礼记·郊特牲》中有一首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以命令的口吻要求水土草林各归其所,昆虫不兴,是用以消除自然灾害的祝辞。《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还有一首命令旱神北行的诗,可能是与旱灾时驱除旱魃的巫术有关,带有咒语的性质。
在有关古籍中还有一些相传为远古时代的歌谣,如《击壤歌》、《卿云歌》、《夏人歌》、《麦秀歌》,它们的形式相当成熟,不象上古时代的作品,但其内容又反映了上古时代生活的特点,可能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改造,后人记录时又进行了加工润饰。另外,在《周易》卦爻辞中还有些整齐的韵语,如《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都带有民间歌谣的性质。后者在形式上已接近于成熟的四言诗。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歌谣便打上了阶级对立的烙印。如《尚书·汤誓》中记载的传说是诅咒夏桀的民谣:“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表现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这种内容的作品在上古歌谣中尚不多见,《诗经》之后,便越来越多了。

☚ 古代神话   先秦散文 ☛
上古歌谣

上古歌谣

我国文学起源时期人民口头创作的作品。是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我国古代,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我国远古原始社会的先民们通过劳动实践,改造了自然,同时也促进了自身进化,发展了思维,产生了语言。在劳动实践中,由于集体劳动的需要而发出了劳动呼声,这呼声就是上古歌谣的雏形。《淮南子》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为举重劝力之歌也”。鲁迅先生对上古歌谣有精辟叙述,他在《门外文谈》中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偌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上古歌谣产生于集体劳动,又多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其数量一定很多,但流传下来的不多。如见于《帝王世纪》中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载于《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些歌谣究竟产生于什么时代,是否经过后人修饰,尚有待论证,但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一些情景。

☚ 古代神话   先秦文学 ☛
000034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57:50